蒋欣“被当众打脸了”了?最近,电视剧《小舍得》热播,蒋欣扮演的鸡娃妈妈,走到哪里都在炫耀子悠的成绩,让人看得咬牙切齿。哪怕丈夫劝说,婆家不满,外人提醒,她还是无忌惮地炫耀。但没想到,她的“报应”那么快就来了。在一次家长会上,儿子子悠主动上台发言。她原以为儿子会表达对自己的感谢,没想到子悠开展了长达7分钟的对妈妈的“控诉”。当众打脸,蒋欣瞬间崩溃了。你每次都说是为了我好,但其实都是为了你自己的面子,从来不管我开心不开心愿意不愿意,你从来就没有想过让我高兴,你每次看到我没有读书没有写作业你就难受,你看到我闲一小会儿就想让我多背几个单词,多写一张卷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怎么就那么难呢!来自最骄傲儿子的“当场控诉”,极大地摧毁了她的骄傲和自尊心:“我为他付出一切,他却这样伤害我?”连南俪都说,孩子这么说,当妈的该有多伤心啊。为什么父母付出全部,却成为孩子“最恨”的人呢?“我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坦白说,蒋欣作为妈妈,真是既可怜又可恨。你说她不疼孩子,那肯定说不通。她为了孩子成绩保持全班前三,不惜举报老师,大闹补习班,“低下头”找人找关系,甚至陪孩子上补习班的笔记,她都写得比儿子还要认真。从这一点来看,她是尽职尽责的。但她从没问过儿子,是否喜欢自己的安排,是否觉得快乐。因为在她那里,孩子的喜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成绩。为了学奥数,她取消了儿子最喜欢的足球班,因为她觉得“只要是对学习没有帮助的,就都是浪费时间。”她做的一切,说是为了孩子,但也是为了自己。因为儿子就是她的勋章,她的尊严,她人生的KPI和所有的荣耀。为了维持这份骄傲,甚至触碰了一些做妈妈的“底线”。眼里只有成绩,哪怕孩子被补习班老师“骂笨蛋”,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她也没有未儿子发声,而是选择了忍气吞声:“被霸凌算什么?其他都是虚的,只有成绩才是实打实的。”对此,儿子对她的态度失望透顶。不去奥数班后,她又花大价钱搞重点高中的内部题库,让儿子早起半小时、晚睡半小时,每天多加两套卷子。她的情绪,像变色龙一样围着孩子转。儿子考试第一,她红光满面。儿子闲一小会,她浑身难受。这样难怪,孩子会觉得:妈妈爱的不是自为什么父母付出越多,孩子反而越“恨你”?谁手里攥着孩子的前途,谁就攥住了家长的命运。那家长的命运就被孩子的成绩紧紧攥在手中。某种程度上,家长不仅仅是在鸡娃,而是在鸡自己。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学习,真的是拼尽全力的,哪怕牺牲自己“高傲的自尊心”和“高贵的头颅”。为了孩子能上金牌版,蒋欣放下自尊在全部家长和孩子面前给钟老师道歉。蒋欣饰演的妈妈哭着说:“当妈妈的,可以自己吃苦、受累、受委屈,但就是听不得别人说自己孩子半点不是。”“在当父母之前,谁还没有点傲气?”“如果不是为了孩子,谁愿意急赤白脸地挣命一样?”只要对孩子好,自己的身份、面子、感受无所谓。就像她在剧中说的那句话:为了孩子,我们做父母的,什么都愿意。蔡康永曾说过:“孩子,是父母和这个世界的人质。”为了孩子,家长什么事都愿意,多卑微都没关系,孩子很感动,但不一定开心,因为子悠根本不上这个金牌班。中国式亲子关系最纠结的一点就是这:家长在等孩子感激,孩子在等家长道歉,他们谁都等不到,因为他们都在妥协,都在付出,都觉得委屈。家长想:我做了那么多,为什么都怪我。孩子想:我怎么努力都是不够的。家长省吃俭用,拿出血汗钱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班,这个补习班,在家长看来,是爱是关怀,但是在孩子看来,是枷锁,是逼迫。是的,孩子们确实喘不过气了,但是他们却没有话语权。之前一个孩子就曾对妈妈说,是不是我每考不好一门,你就要多给我报一门补习班?这话问的真扎心。因为现实生活中,家长也许真的忽视了孩子们的想法。 乖巧懂事、被田雨岚视为骄傲的子悠,有一个小爱好:昆虫。 他告诉欢欢,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个生物学家,但这个爱好在妈妈那儿只能得到“恶心兮兮”的回应。 剧里有一处片段,田雨岚回家看见子悠在玩昆虫,又听到他忘带作业本而抓狂,把在外面受的气一股脑撒在儿子身上;当知道儿子考了好成绩以后,她又立刻变得笑容满面。这能不让孩子理解为: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吗?家长太害怕了,害怕孩子以后会吃苦,害怕孩子会重蹈自己的命运,害怕孩子成为普通人。于是他们便把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对生活的不甘全部加在孩子身上,把他们的学习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理由听上去好像也都有道理: “我相信我的孩子就是天赋异禀、天生不平庸,也许‘鸡’一下,就能变凤凰呢?” “我现在这些付出,都是为了以后孩子不会后悔埋怨我。”育儿焦虑是个难解题,每个父母都想帮孩子挣得上升通道的门票,可成长,从来不是一条单向道。 父母可以对孩子有期待,但不能因为喊着“都是为你好”的口号就上不封顶。更不应该让孩子为自己不幸的原生家庭买单。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一则新闻:福州17岁女孩高考后自杀。原因是该女孩无论怎么努力,父母永远都觉得还不够优秀。全级人,考到83名,女孩的父母会说:“才83名?”。掉到多名的时候,女孩的父母就大声责骂她:“你是不是不想读了?简直浪费我的钱。”学习必然是辛苦的,但不应该是痛苦,更不能把孩子逼得喘不过气。每次鸡娃上头的时候,请停下来几分钟,问问自己,到底是为了孩子,还是自己的不甘心,孩子这样真的快乐吗?教育内卷时代,请不要忘记初心有人看了《小舍得》说:人人都希望自己的母亲是李焕英,但自己的妈妈却是田雨岚。李焕英最可贵的是,自己要强却从来不拿孩子做攀比。人们印象深刻的是李焕英时刻挂在嘴边的那句“妈妈只希望你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李焕英对自己的孩子永远是快乐的教育观。当自己女儿考不上“正儿八经”的大学埋怨自己没出息时,李焕英很重视女儿的负面情绪,第一时间安抚女儿:“谁说你没出息了?”而当女儿的情绪被照顾到了后也变得坚定起来:“我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这也是为什么贾晓玲虽然成绩不好,但性格却十分阳光开朗。因为无条件的爱,才是孩子一生自信快乐的源头。电视剧的名字叫《小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方得始终。教育孩子也是一门“舍”与“得”的学问。只有家长学会舍弃自己的“攀比欲”“虚荣心”和孩子非要做“人上人”的不甘心,才能得到健康又快乐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收获和谐美好的亲子关系。教育的核心其实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皮,其他都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本末倒置,急功近利,只会把孩子月推越远。前几天,自杀的济南女大学生,留下的遗书写满了对父亲的控诉:求大家不要救我,否则爸爸又会骂我......只有亲子关系和谐,孩子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小舍得》作者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我们从容,让我们成长。教育内卷时代,没有家长能置身事外,完全佛系。哪怕表面佛,但其实内心内地也较劲儿,还是希望孩子不要落人后头吧。这根弦儿总得来说是紧的,自己对自己也不敢松懈,实在做不到云淡风轻,这一点是人之常情。但哪怕鸡娃,也要秉持“身苦,心不苦”的心法,不能让孩子因为学习觉得痛苦,成绩不好,就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得不到家长的爱了。因为这也不是我们的初心。孩子出生的时候不是一张白纸,他是带着满满的出厂配置降临这个人世的。初生婴儿更像是一颗种子。父母要做的,就是放他放在一个太阳能照到的地方,适时浇浇水,修剪一下枝叶,只要做好这些辅助工作,搭建合适的环境,种子自己就可以茁壮成长。有时候,为了让他更好的成长,父母还要适时往后退一步,不然可能遮住了他赖以生存的阳光。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为人父母,就是一个学会不断退出的过程。转发分享,愿我们都拥有一段和谐的亲子关系,愿我们退出的时候能得到孩子的感激跟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