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知未来的大智慧易经之周易的由

预知未来的大智慧—《易经》之《周易》的由来根据汉代司马迁《史记》中的说法,上古时代,黄河中有龙马出现,伏羲氏惊奇地见到龙马(河图、洛书)背上的图案,立刻画了下来,这就是流传后世的八卦,伏羲“始作八卦”。商纣王时代,周伯姬昌被纣拘囚于羑里,于是将八卦演为六十四卦,并写成卦辞、爻辞,这就是“文王拘羑里而演《周易》”。春秋末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晚年孔子等撰写了《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共十篇,后人称为《十翼》。三位都是圣人,经历了三古时代,即“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这就是汉代学者所说的《周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易经》是远古文明的产物,是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哲理性很强的著作。远古时代人们定天象、法地仪,观象授时,创制历法与易书等,文明肇始。《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远古时期古人“观象授时”,并确定天干地支及阴阳五行、八卦原理。八卦与干支时间以及方位是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同属一个系统。远古早已有之的时空、阴阳观念,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世界观,用阴阳、乾坤、刚柔的对立统一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后人常说的《易经》大都指《周易》。《周易》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但一般认为它是秦汉时期融汇而成的作品。《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为十篇,言其为《易经》之羽翼也。统称《十翼》。《周易》不仅用阴阳两爻从根本上简要明白的说明了宇宙、人生的现象,而且用卦辞和爻辞系统生动地揭示了天地万物和人生祸福的演化规律,它是中国一切文化智慧的源泉。八卦预测,请私信。那《周易》的名称缘何而来呢?“周易”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周有三周,易有三易。周:一是周密、周全、周到、四周,无所不包,包罗万象,万事万物;二是周而复始、周转、周期,反覆、循环,有规律;三是周人所作,《周易》(64卦及卦爻辞)为周初周人所作,重卦出自文王之手,卦爻辞为周公所作。易:一是变易,易由蜥蜴而得名,为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二是简易,有说“易”的甲骨文为象征将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如是简单容易,大道至简;三是不易,日月为易,象征阴阳,日月的运行是自然规律,东方出、西方落是一种恒常,是“不易”“不变”。周公所作,简单明了,但包罗万象,既有规律,又有变化,所谓《周易》也。版权声明版权声明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selonga.com/fgfz/138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