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精准诊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10704/9141958.html南宋初年的某个冬天,两浙路转运副使徐康国进京述职,到尚书省拜见丞相,丞相不在,他就在候客室等着。室内有座火炉,炉上烧着水。徐康国见四下无人,就半卧在胡床上,两脚搁在炉上取暖。这时进来一个人,徐康国刚要起身,见来人是位绿袍少年,就又舒舒服服地躺了下去。据《宋史·舆服志》记载,南宋官服依品次分为紫、绯、绿三色,四品以上紫,六品以上绯,九品以上绿。转运副使类似今天的分管副省长,所以徐康国至少是着绯袍,跟绿袍不在一个档次,徐康国自然不把那小官放在眼里。绿袍少年进屋之后,默默地坐在了下首。好一会儿,徐康国才眯着眼睛,慢悠悠问道:“你从哪里来?”少年回答:“从湖南来。”徐康国一听湖南来的芝麻小官居然要见丞相,那肯定是跑官来了,就轻哼一声,说:“如今差使可不好得,就算见了丞相,又有什么用!”少年不答。这时,尚书省一位堂吏从走廊经过,徐康国立刻迎出去,作揖说:“前天您交代的事情,下官已经办妥。”那人正说着“有劳有劳”,无意间瞅了一眼屋内,突然脸色大变,快步离去了。徐康国满腹狐疑地坐回胡床时,丞相回来了,紧接着有个人进了候客室,说丞相请察院相见,那少年闻声站起身来。听到“察院”二字,徐康国登时大惊失色。原来,宋代的“察院”是御史台所辖的监察机构,任职官员称“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品秩虽低,权责极大,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其职责乃是“掌分察六曹及百司之事,纠其谬误,大事则奏劾,小事则举正。”也就是说,百官的大事小事,监察御史全都管得着。得罪了他们,弄不好就要吃不了兜着走。徐康国万没想到那绿袍少年竟是监察御史,他惊惶失措,猛地起身想追上去道歉,一不小心,袖子将水壶打翻,开水泼入炉内,室内顿时灰尘四起。徐康国满身灰垢,狼狈不堪,等他追出去时,早已不见那绿袍少年的身影。活该徐康国倒霉,那绿袍少年名叫韩璜,是宋仁宗时名相韩亿的曾孙,韩氏一门数世显贵,而这个韩璜年纪虽轻,却因性情耿直、办事果敢而深受宋高宗信任。不久前,韩璜奉旨去湖南公干,回京后向丞相汇报,就这样与徐康国不期而遇。当天,一份弹劾徐康国的奏折就摆在了宋高宗的案头,折中说徐康国“交结堂吏,臣所目睹”,上奏人正是韩璜。堂堂地方大员,竟与中央部门的办事员勾勾搭搭,意欲何为?很快,徐康国就惨遭革职。跌到人生谷底的徐康国当然很不甘心,此后他到处“活动”,终于在几年后复出,被任命为婺州的一把手——知州。知州到任,照例要听取属员汇报情况,其中有位姓刘的司法参军,年纪很大,汇报事情时慢吞吞的。徐康国听得很不耐烦,斥责道:“老成这个样子,怎么还不退休回家?”刘参军答道:“跟儿子处得不好,所以留在这里。”徐康国到底是吃过大亏的人,这回不敢造次了,就客气地问道:“贤郎是谁?”对方答:“大中。”经盘问得知,老参军竟是当朝礼部尚书刘大中的父亲,徐康国连忙赔笑道:“老人家精神矍铄,老当益壮,只是司法事务繁杂,不适合您老,如今州里缺个教官,您就屈尊去教教学生吧!”说完大笔一挥,将州学教授这一闲职给了刘参军。吃一堑、长一智,徐康国从此官运亨通。这个故事载于南宋洪迈所著的《夷坚志》。从徐康国这个人身上,南宋吏治之腐败可见一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