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去世前为何呼吁灭掉汉字郭沫若这是鲁迅

全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
网上一直流传着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熟读鲁迅的朋友可能会对此嗤之以鼻,因为在《且介亭杂文末编》中找不到这句话;如果鲁迅晚年确实写过这句话,那应当能在这个集子中找到。鲁迅确实没有写过这句话,但很可能真的说过。这句话出自年5月30日在《救亡情报》上发表的一篇采访稿,标题为《前进思想家——鲁迅访问记》,作者为“芬君”。这篇文章中这样写道:话题一转到汉字上来,他的态度显得分外的愤慨和兴奋,他以坚决的语调告诉我: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中国的人民决不会聪明起来,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压榨,整个民族的危机。这篇文章还郑重声明了这一点:本文抄就后,经鲁迅先生亲自校阅后付印。鲁迅到底有没有说过那句话,又到底有没有校阅过稿子,如今我们已不得而知。冯雪峰曾回忆说:鲁迅当时吐槽那篇文章“记的完全不是我的话,是记者自己的话”。但那是很多年后了,冯雪峰此时说的话也不能全信,他的记忆可能出现了偏差。况且,鲁迅如果不同意文章的观点,那么依他的性格,是会撰文反击的。虽然就在文章发表的前一天,病重的鲁迅使用了强心剂;在这两天后,医生宣布鲁迅病危。但此后的几个月里,鲁迅还是写过一些文章的。因此,即使那不是鲁迅的原话,但也没有违背鲁迅的原意。结合鲁迅对汉字的态度,说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也实属正常。早年的鲁迅受章太炎思想影响较大,而章太炎有个基本观点是“以国粹激励种性,文学复古,爱国保种”。鲁迅当时对汉字应当也是持认同态度的,要不然他也不会用艰深的上古文言作《人的历史》、《摩罗诗力说》和《科学史教篇》等文。但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对汉字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较大变化。鲁迅没有排斥胡适倡导的白话文运动,也没有排斥钱玄同倡导的“文字革命”。当时钱玄同的观点非常激进,他甚至连拼音方案都不赞成,建议直接废除汉字,和“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一说法非常接近。鲁迅当时没有公开发表过对汉字的看法,但钱玄同曾公开说鲁迅支持汉字改革,鲁迅也没有反对。年之后,鲁迅在很多篇文章中提到了汉字,并明确表达出了与“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相近的意思。比如在《关于新文字》中,鲁迅曾这样写道: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在《中国语文的新生》中,鲁迅曾这样写道:但我们中国,识字的却大概只占全人口的十分之二,能作文的当然还要少。这还能说文字和我们大家有关系么……我们倒应该以最大多数为根据,说中国现在等于并没有文字……那么,倘要生存,首先就必须除去阻碍智力的结核:非语文和方块字。如果不想大家来给旧文字做牺牲,就得牺牲掉旧文字。此外,在《汉字与拉丁化》、《论新文字》及《门外文谈》等文中,鲁迅也都明确支持拉丁化,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鲁迅支持拉丁化,是因为当时国人的识字率过低,繁难的汉字不利于教育普及。鲁迅认为,长期以来汉字跟大多数中国人无关,因为大多数人都不认字,因此中国等于没有文字。鲁迅这番话当然过于偏激,但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完全是站在多数劳苦大众的立场说出这句话的啊!鲁迅不是非要灭了汉字不可,他只是更想呵护普通大众。当然,不可否认鲁迅的这种观念确实有非常大的历史局限性。不过,汉字拉丁化可以说是当时最进步的一种语言观。蔡元培、郭沫若、茅盾、赵元任、钱玄同、瞿秋白、吴玉章、周有光、吕叔湘等进步知识分子,他们都是支持拉丁化的。在鲁迅逝世后,郭沫若代表质问社同人送的挽联中便这样写道:平生功业尤拉化,旷代文章数阿Q!这副挽联的水平是很高的,同时赞扬了鲁迅的白话文成就以及对“汉字改革”做出的贡献。当然,拉丁化这方面郭沫若也有点把鲁迅抬得过高了,不愧为“变色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selonga.com/fgjj/13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