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孩子听得懂的话指导作文
碾碎成语,把概括性的成语具象化为真实可感的细节——如何让记叙文人物的语言描写鲜活、多样一、学生作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单一、单调、堆砌成语●单一通常表现为对话的形式始终如一,前“说”后“话”,如,××说:“……”。
●单调通常表现为缺乏生活的真实感、画面感,描写时没有同时写出生活中人物说话时本真的动作、神态、场景等,也就是“他说”、“我说”等。
●堆砌成语。用成语固然是好事,但造成作文缺乏细节的画面感。
二、如何让人物语言描写鲜活、多样?
看看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外经典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描写。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九年级下册鲁迅《孔乙己》)
小木船赶着鸭子,不知行驶了多久,当杜小康回头一看,已经不见油麻地时,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九年级上册曹文轩《孤独之旅》)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九年级上册鲁迅《故乡》)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九年级上册鲁迅《故乡》)
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冻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歇一会儿,我去找。”(九年级上册曹文轩《孤独之旅》)
“好哇,你咬人?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叫喊声,“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九年级下册契诃夫《变色龙》)
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九年级下册契诃夫《变色龙》)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人物语言描写的句式基本上有三种。
●棒棒糖式。前面是何人说(棒棒糖的柄),后面是说的话(圆糖)。如、、、
●一肩挑式。前面是说的话(担子),中间是何人说(肩),后面又是说的话(担子)。如、。
●倒球拍式。前面是说的话(乒乓球拍),后面是何人说(乒乓球拍的柄)。如、
◆镜头回放,还原出人物语言描写的画面感。
●写出人物说话时伴随的动作、神态等(例句中标红色的部分)。如、、、、
●写出人物说话时所在的场景(例句中标红色的部分)。如、、
◆人物语言描写时动词的适当变化。
●用“说”,如、、、、
●用“道”,如
●也可以不用,如、
◆克服成语病,把想用的成语碾碎,把概括性的成语具象化为真实可感的细节。
我们倒推一下看看效果会怎么样?
如写成“奥楚蔑洛夫声色俱厉地说”;如写成“我父亲惊慌失措地说”。
结果:缺乏细节,缺乏画面感,缺乏生活气息。
做教育!做情怀!做公益!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