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王国的“伪装者”们
BIRDS
变色鸟?
为了适应千变万化的自然环境,许多动物都进化出了以假乱真的伪装本领。但你知道吗?除去常见的“变色龙”和一些昆虫外,许多在天空中飞翔的鸟类也是“伪装大师”,而且技术丝毫不输于“变色龙”。
烟灰悲雀:我可能是条毛毛虫
烟灰悲雀生活在亚马孙丛林中,在弱肉强食的亚马孙丛林里,处处都是凶猛的掠食者,没点儿看家本领是很难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于是,烟灰悲雀在生存的道路上进化出了伪装的本领,它们的雏鸟并不依赖成鸟的保护,而是把自己伪装起来,骗过掠食者的眼睛。
烟灰悲雀的雏鸟和成鸟在颜色上有很大的差别:成鸟通体呈灰褐色,而雏鸟则长有醒目程度堪比警示灯的橙黄色绒羽,看上去纤细又浓密,上面还散布着黑色的斑点。当它们把身体蜷缩起来的时候,厚密的绒羽就会遮掩住它的全身,看起来就像一个颜色鲜艳的小绒球。这个小绒球时而一动不动地呆在原地,时而在树枝间缓缓地蠕动,蠕动的方式竟然和毛毛虫如出一辙!你别说,不仔细看,还真的会让人以为这是一条危险的毛毛虫呢!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烟灰悲雀的雏鸟之所以会有这种外观和行为,其实是在模仿绒蛾的幼虫,而这种模仿行为,可以达到自保的目的。绒蛾的幼虫就长有鲜艳的橙色绒毛,并且身带剧毒,而这种颜色正是对外界的一种警告:我有毒,别惹我。虽然烟灰悲的雀雏鸟没有毒,但是它们这种“狐假虎威”的行为确实也起到了震慑其他生物的作用——毕竟谁也不愿意去招惹“一条”看上去有毒的“毛毛虫”!
茶色蟆口鸱:其实我就是个树干
茶色蟆口鸱是属于蟆口鸱科的一种夜鹰,分布于东南亚和大洋洲。它全身黄褐,头大嘴大,口角有须,嘴似蛤蟆,因此而得名。茶色蟆口鸱体长50厘米左右,在科属成员中算是大个子。大部分茶色蟆口鸱的体毛为棕灰色和黑色,以飞虫为食。它们嘴巴又宽又大,并且有颜色鲜亮的内膜,张开嘴的时候,活像一个黄色的口袋。
茶色蟆口鸱的外表看起来就像猫头鹰一样,就连习性也和猫头鹰相似。它们也是在夜间觅食,因为这个时候,各种飞虫都在四处活动。而到了白天,它们就只管睡觉了。不过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白天周围会有其他捕食者在四处觅食。所以茶色蟆口鸱最喜欢选一棵老树,栖息在它的树枝上。它们就那样静静地坐着,眼睛微闭,嘴尖向上,纹丝不动。老树的苔藓、细枝与它们羽毛的颜色融为一体,这让它们看起来也像一根树枝一样。
由于善于伪装的茶色蟆口鸱可以消灭大量的农业害虫,因此被人们誉为澳大利亚代表性的食虫益鸟。
柳雷鸟:我是换装达“鸟”
我们都知道,鸟类普遍都有换羽的习性,比如冬羽、夏羽或繁殖羽等,但柳雷鸟就厉害了,它们可以称得上是走在时尚的最前沿,一年四季都不停更换自己羽毛的颜色,季季不重样,季季换新装!
不过,身为换装达“鸟”的它们,羽色换来换去也不过白、棕、黑这几种色调,跟它们的亲戚如红腹锦鸡、绿孔雀比起来简直是太过朴素了,人家都是身着鲜艳的羽衣,高调求偶,生怕别人注意不到自己,柳雷鸟如此这般,是为哪样呢?
原来,柳雷鸟随季节频繁变换的这几种羽毛色调其实是它们适应环境的法宝。
柳雷鸟主要生活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冻原地带、冻原灌丛森林和多岩石的草甸地带,这里气候严寒,食物匮乏,如果没有一种有效的防御手段很容易成为其他掠食者的盘中餐。为此,柳雷鸟进化出了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换羽毛颜色的技能。
冬季,四处白茫茫一片,无处躲藏的柳雷鸟就换上了一身雪白的新衣,这时,只要它们在雪地中埋下头一动不动,就很难被天敌发现。到了春天,冰雪消融,它们的头部和颈部就会渐渐出现大地色的花纹。夏季草木茂盛,又是柳雷鸟的繁殖期,它们便换上了黑褐相间的羽衣,下腹部还点缀着些许白色的羽毛。而到了草木枯黄的秋季,它们又匆匆换上了栗色的外衣,并搭配上白色的下装。
看来,这换装达“鸟”还真是名副其实啊!
大麻鹭:没错,那根芦苇杆就是我
大麻鹭又叫蒲鸡、大水骆驼,是鹭科麻鳽属的成员。它们身材粗胖,嘴粗壮而尖利,头部黑褐色,背部黄褐色带黑褐色斑点,腹部则呈淡黄褐色,身高可达70厘米,翼展可超过1米,是一种体型比较大的鸟类。按理说这样的身材应该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才是,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
大麻鹭虽然体型较大,但却是一种十分善于伪装的鸟类。它们一生中大部分时光都是在芦苇丛中度过的,主要以鱼虾、蛙类、水生昆虫等小型动物为食。它们站在水边的芦苇丛中静静等待猎物的到来。
它们并不像其他鸟类那样,在受到惊吓时便展翅逃走,而是以最快的速度一头扎进自己的大本营——芦苇丛,并立刻展现出惊人的“形体艺术”——头、颈和嘴笔直地朝向天空,一动不动,心中默念“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此时,它们颈部那棕黄相间的纵向纹理就会完全展露出来,看上去就像是一根挺立在水边的芦苇杆。
大麻鹭这一手炉火纯青的伪装术再加上它们昼伏夜出的习性,若说它们是鸟类中的“潜伏者”的话,是没有异议的吧!
END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