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7.html
原创曹公奇名师工作室曹公奇名师工作室昨天
编者按
年少时不懂的母爱,在磕磕绊绊的生活中理解、懂得时,却已是人到中年。然而,不可逆改的空间差,留下了很多遗憾。
惦念的,是一双棉窝窝
文/杜丽梅
连绵的秋雨,瞬间炎热的夏季就变冷了,甚至有点寒冻的感觉。每天考虑要加什么衣服要换什么鞋子的时候,那些经年辗转心头的过往便又涌上心头,我惦念起母亲给我做的一双又一双棉窝窝来……
我自小就是一双肉乎乎的肥脚,女孩子长这样的脚是不甚秀气的,穿鞋子总是蹩得有些难看,姑姑和奶奶就曾善意取笑,说我长了一双男人脚,我自己也为这样的一双脚颇难为情过。母亲却不这样认为,我是她的孩子,什么都是好的,脚肥,是因为我注定是个有福气的孩子。打会走路,我几乎都是穿母亲做的鞋。我的母亲啊,每年秋天都要打浆子,将浆好的布条条布片片贴在墙上,耐心等待它们干得透透的,然后揭下来,纳成一摞摞厚实的鞋底。其中一双还要垫上软乎乎的棉花,这是要做棉鞋的。家里我的脚最为肉乎,容易起冻疮,弟弟,比我小,总是捡我的来穿,所以这双棉鞋铁定是属于我的。当然,冬天套手的棉筒袖也是不可少的,在母亲的温暖下,班级多半同学顶着冻红冻烂的手,蹭着发痒的冻脚的寒冬岁月里,我总是白白净净得像在暖气房里过冬的城里孩子。这不是夸张的,犹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几年,每每看到我的学生脸上冻的血痂,手如同胡萝卜一般,才觉着母亲的好来。
似乎有些扯远了,还是继续谈母亲为我做的鞋吧。其实做鞋有两种方法,一种直接买现成的塑料底,加个自己做的面,一纳,是比较省时省力的,只是冬天塑料冻硬了,鞋底久经摩擦,便没有了防滑的效果,不安全。另一种便是耗时耗力,一针一针将浆好的布压成厚厚一层纳出鞋底,再上鞋面。母亲为我做棉鞋,一向是自己做鞋底的。孩子,总是不那么懂得父母的一颗心。年幼时,有双新鞋子穿就很高兴,长大些,爱美的心蠢蠢欲动,便觉得母亲做的新鞋只是土气了,也有了那么例外的一回。
五年级,参加腰鼓队的表演,学校让穿白色的鞋子,当时特别流行一种鞋面绣了小碎花,脚面绷着两条宽绷紧的“贝贝”鞋。母亲也为我买了一双。穿上脚,比起母亲做的鞋,轻盈了许多,也漂亮了很多。于是,就怎么也看不上母亲做的鞋子了。只是,忘了时节,当时已然是初冬了。那天早上,天阴沉沉的,母亲说天气预报有大雪,拿出她早为我准备的新棉鞋,让我穿上。我看着那颜色鲜艳,带着大花的新棉鞋,跟白净净素雅的“贝贝”鞋一对比,怎么都觉得有点穿不出去。于是,趁着母亲忙着照顾年幼的弟弟,悄悄套上我喜欢的“贝贝”鞋,径直跑去了学校。早读,天色太暗,教室的灯光黄黄的,不够明亮,老师安排我们站在外面读书。不经然,鹅毛大雪就下起来了,我有些冷,可是因着教室光线的缘故,我们一直都在外面背书,后来,我的脚就麻木了。中午回家后,母亲因为我早上没听她的话,训了我几句,忽然谋生的一点叛逆,让我忘记了早上的冷,下午依然固执地穿着我的漂亮的“贝贝”鞋。但第二天,一面是到底挨不住了,一面因着父亲的斥责换上了棉鞋,心里对母亲却有点不高兴。几天后,天气回暖了些,忽然觉得脚老是痒得厉害,才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脚趾旁、脚后跟起了好多小疙瘩,是冻疮了。母亲很自责,总说这脚今年冻了,明年还会冻,这可怎么办呀。问了偏方,每天熬白萝卜水,给我泡脚,好长一段时间,红疙瘩才下去了。少年对于教训的记忆总是短暂。第二年的深秋,当母亲拿出一双厚墩墩的棉窝窝让我穿上时,我执拗地又想穿着皮鞋去上学。这次,母亲没有妥协,拉着父亲,强迫我必须穿上,百般不情愿之下穿着,发现那双鞋比往年还要厚还要笨重,内心便对母亲有了些怨恨。可是,母亲不管不顾,将我其他的鞋子统一收拾了,我能穿的就只有这双。还好,在学校,踢毽子时棉窝窝作用的充分发挥,让我慢慢忘掉了心中的不快。只是,我只觉得踢毽子时的开心,却没有好好思量,我的脚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一年起冻疮就会年年起。那年,我的脚被母亲做的那双棉窝窝温暖着,冻疮——不过过客而已。只是,人啊,对父母的给予总是善于忘怀。
后来,有了带绒的皮鞋,加棉的运动鞋,我自己挣了钱,自己买着穿,要求母亲再也不要给我做棉鞋了。母亲便只给自己做了,有时,好像无意间多做了一双,殷勤地问我要不要,我总是不耐烦地说“这要我咋穿出去呢?”丝毫没有顾忌过母亲怏怏的脸色。那时候年轻,火气大,冬天买着穿穿确实也觉得是可以的,只是这几年,忽然觉得穿了这样带绒的鞋子,脚底还总是凉飕飕的。后来,又流行起了雪地靴,虽然样子笨重,但让我的脚稍微暖和了些。可是,有时端详着,总觉得跟年幼时的棉窝窝差不了太多,只是比起母亲特制的那种热烘烘的劲,又觉得差了太多。
是不够曾经的厚重吗?
作者简介:
杜丽梅,陕西省曹公奇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陕西师范大学杨凌实验中学教师,陕西省第七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陕西省教学能手,市级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上海真爱梦想课程一星讲师。荣获第十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各类写作指导特等奖及一等奖、“全国第五届古诗文高级研修”说课比赛一等奖等奖次及称号。为“国培计划”送教下乡讲师团成员、“名师大篷车”讲师团成员。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教学理论及教辅类书籍十多部。人生信条:努力地学习,用心地工作,幸福地生活!往期回顾:第期《变色龙》教学设计第期氤氲书香快意人生
第期《锦瑟》教学设计
第期语文教学要有“两体”意识
第期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探究
本期责编:王成投稿邮箱:cgqms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