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妈妈不喜欢你了,说出简单,可伤孩

昨天,有在一个家长育儿群里看到这样的一篇作文,不仅感叹文章里字迹书写得工整,漂亮,而且最关键的是几乎让每一位母亲都会为之感动是落泪。“我的妈妈像一只闹钟”:每天早上六点,准时叫我起床,从小学到现在,从未罢过工;“我的妈妈像一部字典”:每当我问“妈妈,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时,她总是很耐心地给我解答;“我的妈妈像一台复读机”:无论我在做啥事时,妈妈总是会不停的唠叨,催我“快点儿、快点儿”;“我的妈妈像一条变色龙,一会儿温柔,一会儿严厉,一会儿暴躁,一会儿平和,时而凶猛,时而温柔。”“我感觉妈妈就是万能的,但是不管妈妈像什么,我都一样爱她,她永远是我的好妈妈。”深以为然!确实让人惊叹,小女孩用一篇简短作文的形式把一们妈妈对孩子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相信很多父母都会以为,作为孩子来说,他们整天只知道快乐的玩耍,孩子的心又比较大,就即使吼一下也是没啥关系的,可是,看了这篇文章才猛然发现,原来在与孩子的相处历程中,妈妈的温柔和暴躁,平和和凶猛,在孩子的意识里都能敏锐地觉察和感受到。突然想起自己有时候因为孩子的某件事或行为就冲着孩子发火,可孩子却从来没有对我发过脾气,所以此时心里既觉得幸运,又感到很愧疚:幸运的是,有时候可能连父母、爱人都无法容忍我的一些缺点,可是孩子却一直都在无条件地爱着我;愧疚的是,无论妈妈对孩子多么的暴躁,凶猛,可在孩子心目中,对父母仍然是打满分的爱,但很多时候父母却总对孩子的爱标上价码。收回孩子的爱容易,却也容易伤孩子最深在上个星期五的晚上在陪孩子睡觉时,都快十一点了,可是快满3岁的儿子却怎么也不肯入睡。就要吵着跟他玩,给他说,都块十二点了,要早点睡觉,不能再玩了,可此时他却硬要来跟你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在床上上左躲右闪的;于是就给他说,如果不想睡就看绘本,给他讲讲故事,可是,他却把书拿起扔到床下;然后,我就只好装睡着,可他又像兔子一样往脸上踩,而且还扯着你的头发大喊:“妈妈快醒醒,超级飞侠来救援啦!”此时,被儿子这样的折腾,我的心脏突突地暴跳,仅有的耐心也被磨灭了,然后猛地把这只大兔子推下床,而且还大吼:“如果再不睡觉,你就给我出去,妈妈不喜欢你了。”“哇呜呜……”没想到儿子从床下的拼图上慢慢的爬了起来,坐在床边上,毫无征兆地大哭了起来,这时,我吓了一跳,于是就赶紧把孩子抱过来,一边紧紧的拥抱着他,给他安慰,而一边心里也不是滋味的想,孩子真的是玻璃心,偶尔的不喜欢他,天就塌了?今天当我看完这篇小作文时,此时我才真切的感受到,原来,我们的孩子真的是一直都在百分百地爱着我们。无论你对他怎么发火,动情绪,但是在他们眼里一直都有个理念,妈妈肯定也是百分百地爱着自己。哪怕有一分的“不喜欢”,都超出了孩子的预期,让他们猝不及防,他的天真就瞬间塌了。所以,奉劝每一位父母,在家庭育儿教育中,无论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或者再怎么令你生气,请一定不要对孩子说这句让他们觉得天塌的话:“妈妈不喜欢你了”。因为这句话,它会像一把无形的刺刀一样,不仅会刺痛孩子幼小的心,而且更会在他们心灵里留下终生的伤痕。妈妈无条件的爱,是孩子安全感的归宿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指出:小孩不能区分事实和笑话,他们会相信大人所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6岁以前的孩子,在他们的意识里会把妈妈的爱视为他生命的全部。而有时父母一句随口而出的“妈妈不喜欢你了”,这种爱的收回,会将孩子的安全感硬生生的夺走。为了重新再次获得妈妈的爱,他们会不顾一切,毁坏阻碍他得到爱的任何事物,或者一味地去想尽一切办法来迎合妈妈,最终就会形成一种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讨好他人而忽视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记得在综艺节目《奇葩说》里有一期,庞颖提起自己的经历,她的成长,是裹挟着有条件的爱,以至于在她的内心有这样一种想法:自己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父母的需要,以达到他们的期待,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爱,才能得到他们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selonga.com/fgmj/128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