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喀里多尼亚巨守宫,近半米的大壁虎,是

写标题的时候,猫子其实纠结要不要用"守宫"这个名字来称呼壁虎。虽然猫子自己一贯认为名字无所谓,认准二项式学名就好,但守宫有点特殊,就多说两句。

现代人称呼壁虎为守宫基本是噱头性的"起哄架秧子"。

你要楞说是文化传承,就得听更难听的话了——守宫这个名字代表着某些古人捏造事实、随意编纂的态度。

西晋的《博物志》卷四:蜥蜴...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治捣万杵,点女人支体,终年不灭。唯房室事则灭,故号曰守宫。

就是武侠片里的大姐小妞们亮出胳膊上的红点,验明正身的"守宫砂"。呵呵呵。

写《博物志》的这个叫张华的哥们儿,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也一定能火。

他懂流量密码——描述事物先写出部分事实,再用想象力和未经验证的道听途说歪曲渲染一下。今天国内外那些无良媒体也这样,要不哪儿来的"神秘百慕大三角"呢,娱乐着就当真的了。

好在,古人也有明白人。比如写《唐本草》的苏恭和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都怼了张华的说法。苏恭的意思是要不叫"守壁"吧,李时珍觉着“壁虎”更好。

得,开头说多了,今儿的主角是新喀里多尼亚巨壁虎(Rhacodactylusleachianus),可能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壁虎——并且,是岛屿巨人症的活例子。

一双白眼

新喀里多尼亚是一个细长的岛,这里生活着许多有趣的物种,巨壁虎就是其中之一(最招学术界喜爱的是岛上会用工具的乌鸦),根据年版《动物分类》中"新喀里多尼亚巨型壁虎的修订"一文,它们能够长到43厘米,接近半米,够巨了。

它的属名(Rhacodactylus)是多趾虎属,这一属的许多物种都生活在新喀里多尼亚岛及其周围的小岛上,它们具有变色龙一样的能力——可以改变皮肤的颜色。

通过色素细胞,根据日照量的不同,皮肤在明暗之间切换,帮助壁虎融入环境。

和我们平时常见的小壁虎一样,这些巨型壁虎也可以垂直爬上玻璃表面——更突显了它们脚上由细小的毛发组成的黏性垫的强大(靠静电)。

黏性垫也是进化适应性的产物,这些巨壁虎是树栖物种,得保证自己下盘稳固。在树上,它们以昆虫、蜘蛛、小型脊椎动物、水果、花蜜和树液为食。

这个物种的白眼非常有特色。除了睑虎科(Eublepharidae)以外,所有的壁虎都没有眼睑,这些巨壁虎成天瞪着俩大白眼,光线足瞳孔就缩成一条缝。而没有眼皮就会落灰,它们舔眼睛就和我们擦眼镜儿一个道理,去污。

这些巨壁虎能发出响亮的咆哮声,当地人称其为“树上的魔鬼”。油管上有一个主播的视频里提到,新喀里多尼亚的一些土著卡纳克人非常害怕巨型壁虎——流传的古老的迷信中,声称它有能力附着在人的身体上,白眼的凝视可以拉出人的灵魂。

嗯,和咱们小时候听说的壁虎尿有毒摸了烂手的训诫,有异曲同工之妙。

岛屿巨人症

大陆上小小的壁虎,在这里长到这么大的情况,很好的诠释了“岛屿巨人症”这个说法。

岛屿巨人症,是一种生物现象——孤立在岛上的动物物种的大小与其大陆亲属相比急剧增加。

实际上,当大陆动物在岛屿上定居时,小型物种倾向于进化出更大的身体,而大型物种倾向于进化出更小的身体(岛屿侏儒症)。

岛屿巨人症是一种进化趋势,道理其实很简单,由于活动范围受限,岛环境通常缺乏大型食肉动物(哺乳类),生态位可能会被鸟类、爬行动物或较小的食肉/杂食动物占据,然后它们可以长到比正常体型更大的体型。

而对壁虎这样的爬行类来说,强烈的领土意识更有利于巨人症的发展,更大的体型使个体更有能力为保卫自己的领土而竞争。

写在最后

随着人类和相关引进的捕食者(老鼠、宠物、猪)的到来,许多岛屿巨型动物已经灭绝(例子实在太多了,回头一个一个慢慢写吧)。而新喀里多尼亚巨壁虎的存在,是一个很难得的活例子。

随着栖息地的破坏和退化,新喀里多尼亚巨壁虎也面临着威胁,岛上越来越多的外来物种,猫和各种啮齿动物,都影响巨壁虎的生存。

它们在几个大型自然保护区里还算常见,但也经常被人偷偷抓走——宠物市场上标价美元上下,都说是圈养的,谁知道呢。

作者感谢你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selonga.com/fgmj/130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