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瑞经典名言10句,杞国有人忧天地崩

《天瑞》,出自《列子》。「天瑞」即天地之灵瑞,也就是「道」。列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始有终,而「道」能够循环往复,为「不生不化者」。

在《天瑞》一文里,列子认为「道」是世界产生与发展的本源,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个初始阶段,并最终演化成天地万物。

本文选取《天瑞》经典名言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

能够产生万物的道,

自身不被他物所生;

能够化育万物的道,

自身不被他物所化。

点评:列子认为有两种存在,一种能生、能化,也就是道,万物的本源。另外一种不能生、不能化,也就是世间万物。

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

经常产生又经常变化的,

就是没有一刻不在产生,

就是没有一刻不在变化。

阴阳二气是这样,

一年四季是这样。

那不被他物所产生的,

固定不变而独立永存;

那不被他物所化育的,

循环往复而轮回始终。

点评:《道德经》曾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列子继承了老子的这一思想。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空虚的作用永不消逝,叫做玄牝。

玄牝的门户,就是天、地的根源。

它连绵不断又若有若无,

发挥的作用却永不止息。

点评:列子引用《皇帝书》上的话。其实,是出自《道德经》第六章。

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

万物,都是自然而然地产生与变化,

也都是自然而然地显现形状与色彩,

也都是自然而然地运用智慧与力量,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消亡与生长着。

点评:列子认为若说万物是刻意地产生与变化、刻意地显现形状与色彩、刻意地运用智慧与力量、刻意地消亡与生长,就错了。

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天地形成可以分为四个初始阶段,

分别是太易、太初、太始、太素。

点评:在列子看来,天地形成分为四个初始阶段。太易阶段,元气尚未形成。太初阶段,元气萌芽。太始阶段,元气形成。太素阶段,元气已拥有形态、性质。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

看它也看不见,

听它也听不见,

摸它也摸不着,

所以才叫作易。

点评:「易」的本意是蜥蜴,也就是变色龙,后引申为变化。列子认为,易,没有形状、界限。经过变化成为一,一又变化为七,最后变化成极限九。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天地没有完备不缺的功效,

圣人没有完备不缺的能力,

万物没有完备不缺的用途。

点评:列子认为天地的职责是承载万物,圣人的职责是予人教化,万物的职责各由其性质决定。

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万物产生于大道,

死后又复归大道。

点评:在列子看来,万物在演化过程中,一定被某种不变的东西支配着,而这个不变的东西就是「机」,也即是大道。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有人担忧天会崩坠、地会塌陷,

自己将来可能会没有可寄托的地方,

以至于整日睡不着觉,又吃不下饭。

点评:成语「杞人忧天」的出处。列子认为天是「积气」而成,人整日都在天中活动,所以它根本就不会崩坠。列子的解释并不科学,只是代表了当时的知识水平。

言天地坏者亦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坏,吾所不能知也。

如果说天地会坏,那就十分荒谬可笑了;

如果说天地不会坏,那也是荒谬可笑的。

天地坏与不会坏,不是我们所能知道的。

点评:列子认为,世人不必在不可知的事情上,浪费心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selonga.com/fgmj/132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