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玩画幅玩得有多成功都让人忘了范冰冰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骗人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最近的电影在技术探索上真是不消停,李安新片刚玩了“帧”,冯小刚这就玩上了“圆形画幅”。

说起来,“圆形画幅”并不是冯小刚的独创,画幅的变化在其他的影片中早有应用。

画幅,指的其实就是电影画面宽度与高度的比值。

从最早的1.33:1,如格里菲斯年的《一个国家的诞生》。

1.37:1,如年的《公民凯恩》

其间经历了各种不同画幅的变化,一直到现在最常见的2.35:1和1.85:1宽银幕。那么既然如此,就有导演想在画幅上面做文章,通过画幅的变化,对观众的观影感受产生微妙的影响。

沉迷构图和画幅的“强迫症晚期患者”安德森在画面上一向为人称道。

层层递进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从小女孩在作家雕像前打开小说开始,然后作家出现,开始引入Zero这一人物,紧接着Zero开始讲述他和古斯塔夫的故事……

随着故事线的演进,三段故事分别发生在、与年代,而三个年代的屏幕画幅宽高比也各不相同,分别在几种画幅中来回变换。

而贾樟柯的《山河故人》则运用了三中画幅来表示过去、现在、未来。

开头迪厅的画面是4:3,呈现出一种复古感

故事演进到“现在”,则出现了正常画幅,

在影片的 ,导演使用了宽画幅,凸显现代感:

也有更多的电影人不满足于方形画幅,不过早前,大部分圆形画幅都用来表示“窥视”的意味,当主人公通过镜头、窗口等介质被窥探、窥探别人是,就会出现数个圆形画幅的镜头。

如希区柯克的《后窗》

库布里克的《太空漫游》

此次冯小刚在《我不是潘金莲》里交替使用了圆形画幅和方形画幅,这也是国产影片更是院线商业片 次大规模运用圆形画幅。冯小刚自己说,这是一次不成功便成仁的尝试。

开篇冯小刚用说书与连环画的方式给观众“科普”了潘金莲典故,很有传统的味道。

片中李雪莲在家乡告状的段落用了圆形画幅。由于南方古镇、村落的传统味道,加上色调上的处理,略有一丝古典绘画的意味。但圆形画幅在这里更重要的作用,或许是冯小刚所说的,增加荒谬感、距离感,但又使故事变得非常中国。

随着李雪莲去了北京,画幅变成了正方形,以此表现权力中心地的“规矩”。

而画幅在圆与方之间的切换处理得也十分巧妙,通过车子出圆形隧道口而转为方形画幅,通过镜头内的圆形窗框而回到圆。

从 成片的结果来看,不得不说,冯小刚这次玩花样玩得相当成功!

《我不是潘金莲》上映2天,票房1.3亿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selonga.com/fgmj/49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