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复制的美丽
——听王君老师执教《变色龙》有感
文/眼里的湖
《变色龙》作为名家名篇,不同的执教者有不一样的教法,而王君老师的课散发出的美不可复制。
课文解析的独特美,王君老师在课文内容的处理上堪称大手笔,直接选取二号人物赫留金结尾受到恐吓为切入点,“关键词咀嚼法”锁定住十一段独眼鬼对赫留金的评价——“荒唐”这个词,再转稼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身上,“文本侦破法”从醋栗到军大衣,从事态的紧迫到“微微向左一转”,从咳嗽到心理揣摩,从人称“我”的彰显到无“我”一一破解,奥楚蔑洛夫的“荒唐”昭然若揭。王老师选的这个切入点,让我想到了《桃花源记》中的句子“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样新奇的极富创造性的文本解析,犹如绮丽的桃源,不可复制。
课本情境的还原美,整节课的过程中,“读”是王老师一以贯之的教学活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教读、跟读、齐读……凡是学生不懂地方,全部用读来解决,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品析,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你如果想了解他,你就成为他”,王老师大胆还原课文情境,让学生当堂体验主人公“披大衣”、“转身”、“干咳”等一系列的语言姿态,让每一个同学亲临现场角色上身,让原本离我们很远的故事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主人公微妙的内心活动渐趋明朗,这种情境的还原甚过了所有语言的讲解。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 层”,王老师收放自如的课堂情境的转换,全缘于她对文本深入的把握和课堂娴然地驾奴,她是自信的,所以在引领学生的过程中遇到的层层浮云是不足挂齿的。这种情境还原的自如美,不可复制。
课堂语言的精妙美,上课伊始的预习检测,面对学生的无措,她会说:“对不起,我搞了个突然龚击”;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后,想让学生答得更完美一点时,她会说:“你答的很好,但我们还可以……“我想对你要求再高一点”;学生答问题因紧张思维滞涩时,她会说“谁帮他““你得帮帮他”“你推荐一位 同学”;学生面对困难胆怯畏缩时,她会说“愿意尝试就是进步的开始”;“你可以考电影学院”“我离不开你了”“你太快了,得等等大家”
一堂课她在课堂语言上对学生引之有序,导之有方。她的等待,她的鼓励,她的点拔,流露出她对学生的爱,更呈现了她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灵动的教学智慧。王老师的课堂语言字字珠玑,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啊,这种课堂语言自然生成的精妙美,是不可复制的。
总之,听王君老师的课,犹如进入了一个春意盎然的百花园,低头颔首之间,看到的都是美;俯身抬手之际,采撷的皆是美。这种动人的美不可复制,而我却渴望复制!
本期编辑丨钱淑琴投稿email: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