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哥的备课室3

白癫疯 http://www.bflvye.com/

读写结合的基本形态及其操作策略

徐杰

一.以读促写,指向于写

1.“随课微写”

《春》训练“五官开放写景物”,让学生仿写“冬风图”。

2.精美时文作为“范文”,进行写作专题训练

“引一笔,描一笔,忆一笔,宕一笔”(平常生活写出波澜)

3.把阅读材料当成“语言积木”,在文字的不断“变形”中训练写作能力(《孤独之旅》:选段组合,选句排比, 人称……)

4.把课文当做“用件”(材料)来训练写作能力(谨防跟课文,学作文(篇))

《植树的牧羊人》原本是一个绘本故事,但这个文字部分太多。如果绘本只有15页,设计“简版”绘本文字稿,每个页码的文字不超过三句话。

二.以写带读,指向于读

《变色龙》教学设计

1.写写故事里的“变”

2.写写故事里的“不变”

3.结合“变色龙”的生物学卡片,讲“变”与“不变”串联起来,写一段话

“写”为“读”指引方向

《济南的冬天》三次以写代读

1.写一个词语,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结合课文,说这个词语的含义

2.写一段话,比较3和5段落的异同

3.文中有三段写山的文字,却不显得雷同,请写写原因。

“写”为“读”推进着深度

“碎问碎答”是表面的热闹,学生应该静心在文本里穿梭

《愚公移山》,“愚公精神”不只有“不怕困难”。

“写”为“读”提升层次

螺旋上升

《狼》的“三写”活动:

1.分别以屠夫和狼为视角,写几个短语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哪些句子最能体现狼的“黠”,请简要评注

3.狼表面上的“黠”,其实恰恰表现狼它的“蠢”,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结合课文说说你的发现。

阅读教学中的“写”

无论哪种形式,都为“读”服务

《五柳先生传》里有九个“不”,那如果去掉九个“不”,写的是哪几种人?

“从阅读中来到阅读中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与诗人同行——“写四字短语”,表现诗人见闻。“写”在“读”后

代诗人抒情——“写一段内心独白”,“写”与“读”交叉进行

给诗人画像——“写”在“读”之前,然后读诗歌,进行应证和互参

阅读教学中“写”的误区

1.为“写”而“写”

学了《社戏》,要求写身边小伙伴。但不学也会写,那这个作业的意义?比如写阿发的娘怎么骂?表现江南水乡的热情淳朴好客,会泼妇骂街吗?

2.“写”喧宾夺主,“读”是主体,“写”是为“读”服务的

3.一“写”了之,只有“写”,缺乏对写作成果的后续跟进。

三.读写结合的 境界——读写共生

END

徐老师解答:

1.家常课时间充分,可以细讲。备课设置环节不用过多,简单又精致。

2.学生写作过程中下去巡视,把握写作动态。另每个学生基础不同,可以及时表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selonga.com/fgmj/6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