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颂究竟所指何物马氏论语正义子

9.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翻译:

孔子很少谈论利益,而是以使命和亲和力为载体。

重点词解:

与:古文字與,通舆,车辆的意思,引申为载体。

命:《说文解字》载:“命,使也。”这里指使命。

仁:本意指心脏和血缘关系,这里引申为亲和力。详见《“仁”字为什么这样写?》

要义赏析:在吸引人和团结人方面,利益只能起到短暂的作用,目标使命和人格魅力才能够持久。

————————————

9.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翻译:

达巷这个地方的人说:“孔子是个高人啊!学问渊博但不墨守成规。”孔子子听说了,对弟子们说:“我是干啥的?驾车的?射箭的?我是驾车的。”

重点词解:

达巷党人:《前汉书食货志》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古代有的地方五百人为一党,达巷党人,即是达巷这个地方的人。

大哉:大的本意指一山比另一山高,这里指孔子是个高明的人。

无所成名:所,古代有居住的意思。《集韵》载:“名与铭同。”成名,即成铭,即已经有的铭文。无所成名,大致意思相当今天的墨守成规。

执御:《说文解字》:“御,使马也。”执御,即驾车。

要义赏析:本节中孔子用驾车和射箭来比喻变和不变。射箭要瞄准一个目标,所以保持不变;驾车要根据路况、马况、车况等进行调整,所以不能墨守成规。孔子认为应该像驾车那样,因地、因时、因人制宜。

——————————

9.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翻译:

戴麻的孝帽,是一种帽子方面的礼节,现在都用白色的(孝帽),我随大流;拜,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礼仪,如今的拜礼(演变成下级对上级的礼节),会高喊上级安泰(如皇上万岁)。虽然不合潮流,我仍然坚持这是一种上对下的礼节。

重点词解:

麻冕:即孝帽,用麻制成。麻的颜色一般是黄色或褐色。

纯俭:《说文解字》载:“纯,丝也。俭,约也。约,缠束也。”纯俭,本意皆指丝线,这里引申为白色。

拜:指古代礼节,十指并拢对接,本意是上级礼贤下士的一种礼节,如拜某某为大将,拜某某为上卿。

下礼:即上级对下级的礼节。

乎上泰:乎通呼,乎上泰,即呼上泰,即高呼上级安泰,相当于后世的“高呼皇上万岁”。

要义赏析:本章主要论述对待形式和本质的态度。孝帽的颜色是形式问题,本质未改,所以孔子可以随大流;拜礼是上对下,还是下对上,这是个本质的问题,所以孔子坚持己见。————————

9.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翻译:

孔子杜绝的四种情况:不专心,不钻研,不踏实,不收尾。

重点词解:

绝:《说文解字》载:“绝,断丝。”引申为杜绝。

意:《集韵》等载:“意,志之发也。”《说文解字》载:“志,心之所之也。”那么意,即是今天的专心。

必:《说文解字》载:“必,分极也。”《汉书》载:“一黍之廣爲一分。”分极,即是稻谷的两头,是尖的,引申为钻研。(详见《石鼓、蝌蚪、飞白、八分,到底啥意思?——揭开中国古代书法的神秘面纱》)

固:《唐韵》载:“固,坚也。”这里指牢固、踏实。

我:本意指鱼尾,象形,一般用做称呼自己的谦辞。这里引申为收尾。

要义赏析:三心二意、浅尝辄止、浮躁冒进、虎头蛇尾是人们常犯的毛病。

-——————————————

9.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翻译:孔子靠着筐子说:“虽然文王已经不在了,但是在这里写了个“否”字?如果上天要让这个字消失,那么后来人就得不到这个字;如果上天不让这个字消失,编筐子的人就得到了啊!”

重点词解:

畏于匡:畏通偎,匡通筐,畏于匡即偎于筐,即靠着筐子。

文不在兹:《说文解字》载:“否,不也。”《广韵》载:“否,塞也。”不即否,本意指塞子,在《论语》中多处引申为上下大小。文不在兹,即在这里写了一个“否”字。

斯文:即这个字,指“否”字。

匡人:即筐人,编筐子的人。

如予:即得到赠与。

要义赏析:本节孔子用筐子的形状来类比塞子的形状,进而说明“上下大小”这一规则的正当性。

————————

9.6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翻译:

太宰问子贡:“天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会多种技能呢?”子贡说:“(因为是)总揽天下大局的统帅,(所以)拥有圣人那样的多种技能。”孔子听到后,说:“太宰知道我吗?我小的时候出身贫贱,所以会很多琐碎之事。当领导的会很多技能吗?不是的。”

重点词解:

夫子:应为天子。

圣者:圣,本意指树立界碑的人,后引申为某些领域的领军人物或权威人士。

固天纵之将:《集韵》载:“纵,髻高大貌。”固天纵,即是固天髻。发髻高高在上,就像掌控人体一般。将,即帅,《说文解字》载:“将,帅也。”因此所谓”固天纵之将”,其内涵是总揽天下全局的人。

圣又多能:《说文解字》载:“又,手也。”圣手多能,即像圣人那样有多种技能。

鄙事:《正韵》载:“鄙,陋也。”《说文解字》载:“陋,阨陝也。”鄙事,这里可以理解为琐碎之事。

君子:本意指酒宴中的酒令官,后引申为领导。

要义赏析:孔子在本节主要是反驳太宰和子贡的观点,即天子应该会多种技能,其实不然。孔子认为圣人是搞技术的,因此具有多种技能;领导是搞管理的,主要职责是树立目标和制定规则,是谓“道德”,因此并不需要很多技能。

————————————

9.7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翻译:

牢说:“孔子说,我不用过时的技能。”

重点词解:

试:《说文解字》载:“试,用也。”

故艺:《广韵》载:“故,旧也。艺,才能也。”故艺,即旧艺,过时的技能。

要义赏析:孔子主张与时俱进。

——————————

9.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翻译: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啊。有下层的人问关于下属(的礼节),真没啥可说的。下属(的礼节),用头击手就完了。”

重点词解:

鄙夫:即身份比较低的人,可以理解为底层百姓。

我:本意指鱼尾,这里下属。

叩其两端:《集韵》载:“叩,以手至首也。”两端,即手和头。叩其两端,即用头击手,即跪拜礼。

要义赏析:礼的作用是为了将人的身份加以区分,底层百姓身份单一,也就用不着区分。这也是“礼不下庶人”的依据所在。

——————————

9.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翻译:

孔子说:“燕子还没有到来,河水水位还没有到最低,我感觉不正常啊!”

重点词解:

凤鸟不至:凤鸟,即风鸟,即燕子。(详见《解开千古之谜:《黄帝内经》里的风寒,究竟是什么东西?》)燕子在春分前后会从南方回到北方,凤鸟不至,即燕子还没有到来。

河不出图:春分前后,河水水位会降到最低,水位线会完全露出来,是谓“河图”。河不出图,即河水水位还没有到最低。

已:《集韵》等载:“已,音异,义同。”

要义赏析:本节主要讲了春分前后的两大标志:燕子归来和河水水位最低。

——————————

9.10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翻译:

孔子见到穿戴孝衣的、挽着衣裳的和瞎子,见到了,哪怕移动一点点也要表避让一下;超过他们的时候,一定会加快脚步。

重点词解:

齐衰者:《类篇》载:“衰,同缞,丧服也。”齐衰者,即穿戴丧服的人。

冕衣裳者:《集韵》载:“冕或作絻,印舟绳也。”冕衣裳者,即挽衣裳者,即把衣服挽起来像绳子一样,一般为体力劳动者,如农夫、船夫等。

瞽者:《博雅》载:“瞽,盲也。”

虽少必作:《说文解字》载:“作,兴起也。”即动作。虽少必作,就是哪怕一点点的也要动一下。

过之必趋:《释名》载:“疾行曰趋。”过之必趋,即超过他们时一定要加快脚步。

要义赏析:穿戴丧服的人在办丧事,会有灵幡、棺材等器物;挽着衣裳的农夫、船夫等,手里也会有各种工具;盲人,手里有手杖。孔子遇见这些人想办法避让,是避免影响他人,也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

9.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矣。”

翻译:

颜渊感叹地说:“(立意)比旗杆还高远,(意志)比火镰还坚定,像云梯一样有前瞻性,像辎车一样(逻辑)严密。天子一遍又一遍地喂食引导,用文字来开阔群众眼界,用礼节来约束群众,让罴充满温情让熊知道上下大小。浇灌遍了我的身体,让我有了归宿,建立了远大目标,改变爱好习惯,把具体的事情做好。”

重点词解:

仰之弥高:仰的本意指旗杆,象形旗杆头和旗斗。由于旗斗和轿子(举)比较像,因此《说文解字》载:“仰,举也。”旗斗可以起到指路牌的作用。《广韵》载:“弥,益也。”仰之弥高,即比旗杆还高。

钻之弥坚:《说文解字》载:“钻,铁銸也。”钻,即是火镰,也就是取火的一种工具,用铁做成,和火石摩擦起火。钻之弥坚,即比火镰还坚硬。

瞻之在前:《说文解字》载:“瞻,临视也。”临,即古代的云梯,一般用于战前情报侦察(详见《古代攻城利器!星象易经之“临”卦精解》)《武经总要》载:“云梯以大木为床,下施六轮,上立二梯,各长二丈余,中施转轴,车四面以生牛皮为屏蔽,内以人推进,及城则起飞梯于云梯之上,以窥城中,故曰云梯。”瞻之在前,即像云梯那样有前瞻性。

忽焉在后:《集韵》载:“忽,轻也。一蚕为一忽,十忽爲一丝。”《说文解字》载:“輧车前,衣车后。”忽本意指丝,这里指装衣物的车辆,即辎车,封闭性叫好。忽焉在后,即(逻辑)像行军中行走在后面的辎车一样严密。

夫子:应为天子。

循循然善诱之:《韵会》载:“膳,亦作善。”《玉篇》载:“诱,引也。”循循然善诱之,即一遍遍的喂食引导。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我,本意指鱼尾,这里引申为底层百姓。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即是用文字来开阔群众眼界,用礼节来约束群众。

欲罢不能:《增韵》载:“欲,爱也。”《集韵》载:“羆(罴),或省作罷。熊,通能。”《尔雅》载:“羆如熊,黃白文。”《说文解字》载:“否,不也。”《广韵》载:“否,塞也。”塞子上大下小,因此《论语》中多处用“不”来比喻上下大小。欲罢不能,实为“欲羆否熊”,即让羆懂得爱,让熊懂得上下大小。

既竭吾才:既通溉,灌溉的意思;《集韵》等载:“竭,尽也。”又载:“才,通材。”这里指人的身体。那么“既竭吾才”,即是“溉竭吾材”,即浇灌遍了我的身体。

如有所:字面意思是进入既有的场所,即今天所说的有了归宿。

立卓尔:尔的本意指放弓箭的架子,由于弓箭架外形和古代的地标(如阙)外形相似,因此这里用尔来代指目标。立卓而,即树立远大目标。

虽欲从:《说文解字》载:“虽,似蜥蜴而大。”虽,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变色龙,这里引申为改变。虽欲从,即改变爱好习惯。

之末由:《韵会》载:“由,因也。”末因,和本因相对,指具体的事情。之末由,即之末因,即学会操作具体的事情。

要义赏析:本节是儒家版的《读毛主席的书》。

————————

9.12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翻译:

孔子生病了,批评子路让门人(大致相当于今天公司里的人)在病房做护工,说:“子路这种欺骗行为由来已久了!没有护工装作有护工,我欺骗谁呢,欺骗老天吗?还发泄说:与其死在护工手中,不如死在你们几个人手中呢。还发泄说:舍不得隆重办葬礼,打算死在道路边吗?”

重点词解:

病子路:即批评子路。

使门人为臣病间:《广韵》载:“仕于公曰臣,任于家曰仆。”病间,即病房。使门人为臣病间,即让门人到病房做护工。

且予:予通抒,《增韵》载:“抒,因而泄之也。”这里可以理解为发泄。且予,即还发泄说。

纵不得大葬:《说文解字》载:“纵,一曰舍也。”纵不得大葬,即舍不得隆重办葬礼。

予死于道路乎:予,通豫,打算的意思。予死于道路乎,打算死在路边吗?

要义赏析:子路喜欢打肿脸充胖子,因此孔子批评他。

————————

9.13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翻译:

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搞一个红木盒子收藏起来?还是找个懂行的商人卖出去?”孔子说:卖掉,卖掉!我等着商人来。”

重点词解:

韫椟:《广韵》载:“韫,赤色。”韫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红木盒子。

沽:即卖。

要义赏析:再好的东西,要到市场上才有真正的价值,所谓“学得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

9.14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翻译:

孔子打算坐纺锤靠背椅子,有人说:“这个样子太简陋了吧!”孔子说:“这是领导坐的椅子(依靠诚信),何来的简陋呢?”

重点词解:

九夷:夷,本意指纺锤,象形丝线缠绕中间的箭身。《集韵》等载:“九,聚也”。九夷,字面意思是纺锤聚合在一起,是指一种靠背像纺锤一样的椅子,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温莎椅。温莎椅外形比较简单,所以有人说它简陋。

君子居之:本意指酒宴中酒令官,这里引申为领导。在古代有的地方,将箭作为信物,又称“契箭”。温莎椅的靠背像一排箭,坐在上面就是“靠信”,而当领导的正是要靠信用来立威,因此孔子说这椅子是“君子居之”。

要义赏析:信用对于领导来讲至关重要。

——————————

9.15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翻译: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然后音乐就正位了,雅、颂各就各位。”

重点词解:

雅、颂:《诗经》分为风、雅、颂,其实代表了三种乐器。

风,指号角,因其外形颇像刮风时草木弯曲的样子,故名。

雅,指编钟,因编钟外形像牙齿,也像乌鸦的头部,故名。《说文解字》载:“雅,楚鸟名。”雅,大致相当于乌鸦之类。

颂,指鼓,颂字左边的“公”本意指公章,这里象形鼓槌;右边的“页”本意指头颅,这里象形鼓。

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韵会》载:“返,通作反。”自卫反鲁,即自卫返鲁。

古文字“卫”,颇像几个编钟围成一圈的编钟,是谓“雅”;古文字“鲁”,颇像一种敲打乐器鱼鼓的外形,鱼鼓属于鼓的一种,是谓“颂”。

古文字卫

古文字鲁

《诗经》篇目的顺序为风、雅、颂,雅在前,颂在后,自卫返鲁,即是先雅后颂,因此说“乐正”。

要义赏析:孔子用比喻的手法,来解释雅、颂的内涵。

——————————

9.16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翻译:

孔子说:“在外面跟着公卿做事,在家里跟着父兄做事,办理丧事轻松自如不慌不忙,不为酒发愁,哪一样我能做到呢?”

重点词解:

不敢不勉:《增韵》载:“敢,忍为也。勉,勤也。”不敢不勉,大致相当于今天所讲的轻松自如不慌不忙。

不为酒困:《广韵》载:“困,穷也,苦也。”不为酒困,即不为酒发愁。

要义赏析:孔子是在自嘲,也说明这四件事是孔子追求的目标。

————————

9.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

孔子在河岸上说:“过去的(时间)就像这(河流)一样啊,不分白天和黑夜的(流去)。”

要义赏析:时间的流逝,非人力所能控制。

————————

9.18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翻译:

孔子说:“我浅显的看法:好的目标,就像美好的事物一样(吸引人)。”

重点词解:

未见:应为末见,即浅显的看法。

德:本意指路标,这里引申为目标。(详见《问世间“德”为何物》)

色:本意指猪尾巴,这里引申为美好的事物。(详见《情人节特辑—色狼的救赎:空即是色》)

要义赏析:制定一个好的目标是吸引人团结人的一种方法。

————————

9.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翻译:

孔子说:比如一座没有造成的山,有一筐土来奠基,我也会去奠;比如平整中间高两边低的地形,有一筐土可以填进去,我也会去填。

重点词解:

止:《说文解字》载:“止,下基也。”这里名词动用,指奠基。

平地:指平整土地。

虽覆:《说文解字》载:“虽,似蜥蜴而大。覆,盖也。”虽即变色龙,虽覆,即像变色龙一样的地形,中间高,两边低,平整难度大。

要义赏析:凡事要尽力而为,只问耕耘,莫问收获。

——————————————

9.20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翻译:

孔子说:告诉他的事情就去执行,这是颜回(的作风)。”

要义赏析:执行力是第一生产力。

————————

9.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翻译:

孔子评价颜渊:“可惜啊!我只看见他在事业上不断前进,没有看到他走到终点。”

要义赏析:颜回英年早逝(活了四十岁左右),因此孔子说他没有走到终点。

————————————

9.22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翻译:

孔子说:“只长个子不开花的大有人在,只开花不结果的人大有人在!”

重点词解:

苗:庄稼初生,一般指开花之前。

秀:《集韵》等载:“秀,禾吐花也。”

实:即结果。

要义赏析:人贵有恒心,否则难以有成果。

——————

9.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翻译:

孔子说:“年轻人值得依靠,又怎知将来的人不如现在的人呢?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这也不值得依靠啊。”

重点词解:

畏:通偎,依靠。

要义赏析:不以年龄论英雄,不论资排辈。

——————————

9.2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翻译:

孔子说:“理论方面的东西,其讲解能不照本宣科吗?改变一下语言是难能可贵。鞠躬作揖方面的东西,其讲解能不说教吗?演绎一下内容,就显得难能可贵。说教而不演绎,照本宣科而不改变,我没有这样做,连责骂也停止了。

重点词解:

法语:《说文解字》载:“语,论也。”法语,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理论。

从:本意指顺从,这里指照本宣科。

巽与:《释名》载:“巽,让也。”巽古代通逊,即鞠躬。与,本意指轿子,这里引申为抱拳作揖,因其动作和双手抬轿相似。巽与,即鞠躬和作揖。

绎:《尔雅》载:“绎,陈也。”将事情一一陈列开来,即演绎、演示。

如之:《说文解字》载:“如,从随也。”如之,即按照这样做。

何:《类篇》载:“呵通何”,责备的意思。

已:《玉篇》载:“已,止也。”

要义赏析:孔子认为作为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书本为中心。因此,理论上的东西要换成学生能听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实践上的事情要进行演示,不应照本宣科和简单说教,更不应该责骂学生。

——————————

9.2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翻译:

孔子说:“立足于公心和守信;不要和不遵守纲纪的人做朋友;有过错不要害怕改正。”

重点词解:

忠:本意指内心不偏不倚,这里指公心。

主:通驻,即立足、坚守之意。

不如己者:己通纪,纲纪。不如己者,即不遵守纲纪的人,换成今天的话就是违法乱纪之人。

要义赏析:本节应该是孔子对弟子的行为要求。

——————

9.2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

孔子说:“可以引导三军的,是帅旗;可以引导普通人上下大小地位的,是志向。”

重点词解:

夺:《集韵》等载:“夺,强取也。”后引申为吸引、引导,如夺目。

帅:指帅旗,象形,左边象形长方形的旗帜,右边象形牦牛尾即旌旗。

匹夫不可夺:不同否,本意指塞子,这里指上下大小。匹夫不可夺,实为匹夫否可夺,即可以引导普通人上下大小地位的。

要义赏析:志向,就像那军队中的帅旗一样,决定了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和成就。

——————————————

9.27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翻译:

孔子说:“穿着破烂的衣服和乱糟糟的袍子,和那些穿着狐皮貉毛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觉得羞耻,非子路莫属啊。”“无拘无束,何必用上下大小那一套来包装呢?”子路一辈子都在吟诵这句话。孔子说:“这条道路,还值得包装吗?”

重点词解:

衣敝緼袍:《说文解字》载:“敝,败衣也。緼,绋也。绋,乱丝也。”衣敝緼袍,即穿着破烂的衣服和乱糟糟的袍子。

不忮不求:《说文解字》载:“忮,强害也。求,索也。”字面意思是不受强害不受绳索捆绑,即今天所讲的无拘无束。

何用不臧:不通否,愿意为塞子,引申为上下大小。《集韵》载:“臧,与藏通。”何用不臧,即何用否藏,即何必用上下大小来隐藏包装。

要义赏析:孔子认为子路不修边幅是不求进取,而子路认为上下大小那一套太束缚人。

——————————

9.2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

孔子说:“天气变冷了,然后才知道松柏在最后才凋零。”

要义赏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9.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翻译:

智慧的人不迷茫,亲和力强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重点词解:

仁:本意指心脏(详见《“仁”字为什么这样写?》),引申为血缘关系,这里进一步引申为亲和力。

要义赏析:智慧的人通事物之理,故不惑;亲和力强的人将心比心,故不忧;勇敢的人有意志坚强,故不惧。

————————

9.30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翻译:

孔子说:“可以承载严肃的学问,最后才能承载合理的规则;可以承载合理的规则,最后才可以承载职位;可以承载职位,最后才可以承载权力。”

重要词解:

与:通舆,车的意思,这里引申为承载。

未:应为“末”,最后的意思。

共学:共同恭,恭学,即严肃的学问。

适道:道,本意指道路,引申为规则。适道,即合理的规则。

立:立通位,即职位。

权:即权力。

要义赏析:学、道、位、权,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

——————————

9.31“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翻译:

唐棣的花,像脸上反过来的颊毛在疾飞。锣和塞子,又像弓箭架在思考。房间和汤匙,又像遥远的颊毛。孔子说:“从口味到思想,哪里远啊?”

重点词解:

唐棣之花,偏其反而:偏通翩,《说文解字》载:“翩,疾飞也。而,颊毛也。”唐棣之花,偏其反而,字面意思:唐棣的花,像脸上反过来的颊毛在疾飞。

啥意思呢?原来,这句话形容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星宿和张宿。星宿七颗主星和张宿六颗主星连在一起,既像唐棣的花,也像脸颊,也像两根毛囊在外的毫毛毛,也像两个快速飞翔中的翅膀,是谓“唐棣之花,偏其反而”。

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说文解字》载:“岂,还师振旅乐也。否,不也。”从这个记载来看,岂应该通凯,是古代的一种乐器锣(详见《法国凯旋门,你不知道的真相,和广西南宁有关》)。不,通否,本意指塞子,《广韵》载:“否,塞也。”(详见《什么是“否极泰来”——星象易经之“泰”卦和“否”卦》)。尔,指弓箭架,见上文。思,就是心脑交换的过程。《集韵》载:“室,居也。”室,就是居住的地方。是,通匙,即汤勺。远,本体字是元,本意指河流的发源地,引申为初始和遥远。而,指脸颊上的毛。

二十八星宿中,角宿、亢宿、氐宿连在一起,颇像一个锣,是谓“岂”;娄宿和胃宿连在一起,颇像一个塞子,是谓“不”;角宿、亢宿、氐宿连在一起,又像一个弓箭架,是谓“尔”;娄宿和胃宿连在一起,又像思考时上下联通的的头和心,是谓“思”。

二十八星宿中,室宿两颗主星和其下离宫六颗主星连在一起颇像一个房间,是谓“室”;壁宿和奎宿连在一起颇像一个汤勺,是谓“是”;室宿两颗主星和其下离宫六颗主星连在一起又像一个“元”字,即河流的源头,是谓“远”;奎宿连在一起颇像人的脸,而壁宿两颗主星则像长在脸颊上毛,是谓“而”。

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二十八星宿中,星宿和张宿合在一起,颇像一个“未”字,是谓“未”;柳宿看上去颇像一条路,是谓“之”;鬼宿和井宿连在一起,颇像思考时上下交流的头颅和心,是谓“思”。鬼宿、井宿和星宿、张宿在天上的位置紧挨着,因此孔子说“未之思也,何远之有。”从“未”到“思”,并不遥远。

当然,孔子这句话是个双关,“未”是“味”的本体字,那么“未之思,何远之有”,可以理解为口味到思想,并不遥远,即口味体现了思想,思想体现了口味。

要义赏析:本节孔子是用鬼、井之思,替代娄、胃之思,说明了口味和思想之间的紧密联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selonga.com/fgms/120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