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7.html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二)
——在孝感市年初中语文教师培训会上的讲座
(原载年11月12日孝感教育信息网)
(二)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
Ⅰ.案例展示
例一:《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二:《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写景物的写法。
例三:《羚草木雕》教学目标
1.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学会分析记叙文的构架与思路,掌握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规律。
3.学习本文,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真诚无私的友爱为贵,正确处理好与同学、朋友的关系。
上述教学目标的设置都是有问题的。
例一,是认知领域中的能力方面的目标。能力是分层级的,能力是通过具体行为表现的,这样表述不仅过于抽象,而且类别单一,这与语文的课程目标不一致。
例二的目标,虽然是三个,但是一个层次,都是学习、掌握本文的写作方法。
例三,混淆目标的分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认知领域的目标,“以真诚无私的友爱为贵,正确处理好与同学、朋友的关系”是情感领域的目标,表述也不明确,而“正确处理好与同学、朋友的关系”显然不应该是语文教学的目标。
Ⅱ.语文教学目标的分类
区培民先生在《语文教师课堂行为系统论析》一书中指出:“目标涵义和用语的‘泛化’成为课程实践化的一大障碍,造成教学行为的‘似是而非’。”确实如此,教学目标中“培养……能力”的表述比比皆是,而能力是分层级的,每一层级又有不同的项目,培养哪一方面的能力?而能力是通过学生具体行为表现来体现的,如果没有学生的具体行为,说明教师心中无数,这就必然导致教学的主观随意,还谈什么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目标通常分3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每一个领域又有细分项目和要求,下面作具体说明。
1.认知领域。认知领域的目标通常分五个层级:认知、理解、分析综合、运用、欣赏评价。
每个层级大体包括如下内容:
认知:字词识记;汉语知识;文章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知识及文化常识等。
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言文翻译;复述;举例说明等。
分析综合:指出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指出各种表达方式;区别不同文体和不同文学样式;说明写作方法的特点;说明写作意图,概括中心思想;提出疑问等。
运用:构造句子;用有关知识解释说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运用掌握的阅读规律自己读懂课外书籍;缩写、扩写、续写、改写;运用已学知识独立作文等。
欣赏评价:阅读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能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等。
2.情感领域。教学中情感领域的目标设计比较抽象,往往都是“培养……感情”之类,教学实践中很难操作。区培民先生在《语文教师课堂行为系统论析》一书中的“情感领域的阅读教学目标分类”相对认知领域来说虽然不是很明晰,但是比较好操作一些。综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区先生的分类作如下描述:
接受:能欣赏名言佳句,对文章所阐述的思想有同感;阅读中能进入作品所描述的情景之中,有进一步体验的愿望;能按教师的要求口头或书面答问等。
反应:能说出从文章中获得美(哲理美、形象美、结构美、语言美等)的体验;能产生阅读共鸣;朗读能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情感;能模仿情节中角色的言行及文章的写作特点;说话、演讲注意表情和语气,有感染力等。
价值倾向:对课文所描述对象的正误、是非、美丑能鉴别;对课文所显示的真善美能产生某种价值感和认同感;能看出作文中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对假恶丑的反感等。
品格形成:能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对课文作出某种情感反应;能把课文中某个人物形象内化为生活偶像,能把课文中的某个哲理内化为生活的准则;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写作中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等。
3.技能领域技能领域的目标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查字典、书写、朗读、默读、口语交际等。
查字典:能熟练地使用字典,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书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
朗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读准轻重、快慢、语调与语气。
默读: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字。
口语交际:能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能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Ⅲ教学目标设置的多样性与层次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多方面的,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综合性很强。课文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学习的重点也不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是必然的。把《皇帝的新装》的教学目标仅仅定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项,是不妥当的。例如,要不要学生讲述或复述故事情节?再如,学生对故事总会有自己的看法吧?对其中的人物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吧?对文中的表达也会有自己的体验吧?这就有了多样性。多样性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发展。学生的语文程度也是不同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发展。应该有 要求标准。
多样性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条理清晰,有序分层的统一体,这就必须形成一个系列,引导学生按一定方法,循一定顺序去开启思维、探究问题,其表现有二:
一是指整个目标体系要层次化,形成总系和支系,分层次、呈梯度发展,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避免杂乱无序,简单罗列。既要注重知、情、行的有机统一,又要兼顾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形成以认识层次为经线,情、行落实为纬线的“三维”目标运行机制,做到环环相扣,有的放矢;
二是指在诸多目标中,要确立主干目标,并以此为中心,分层设置其他目标(分支目标),进而形成通过分支目标的导学,达成主干目标,体现分支目标的“台阶”作用,体现主干目标“金钱穿珠”效应。
一般地说,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有一个主目标或基本目标。
例如,《谈骨气》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和句子。
2.回忆过去学过的议论文,找出本文的论点和论据,并能说出本文运用论据的特点。
3.认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阐述这一观点。
教学目标2是主目标或基本目标。目标1是副目标,它是基础,是学习本文的 目标。目标3是情感领域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硬贴上去的,也不是渗透的,而是在读课文中,在学习语文中获得的。本教学目标的多样性与层次性是十分清楚的。
又如《变色龙》一文的主干目标“用一句话写出奥楚洛夫又哪些思想性格”可以通过两个分支目标达成。即:
①奥楚洛夫对狗咬人一案是如何审理的?
②奥楚洛夫的几度变色是围绕什么进行的?
(温馨提示:本篇讲座文稿将分期转载,望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