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以学为主”的课堂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昆明城市学院首届师范技能课堂教学大赛点评
大家好!受评委组的的委托,我谨以“立足‘以学为主’的课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题与大家交流探讨。
四个多小时,转瞬即逝,不觉得累,一直被各位同学感染着。你们的青春燃烧着我的青春,你们的热血激荡着我的热血,你们的精彩温暖着我的视线。在欣赏你们说课之时,那种感觉是什么?时而有龙行天下之豪迈,时而有平步青云之喜悦,还有闲庭漫步之悠然,亦或临风笑傲之胸襟,也不乏坎坷曲折之慨叹。
习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昆明城市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首届师范技能课堂教学大赛,这是一场激发我们每一名学生努力学习,提升专业能力的赛事,是一场致力于提升我们每一名学生综合素养的赛事,让我们每一名学生受益,为你将来的求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真的要感谢吴登云院长、陈晓益副院长等领导和老师们精心组织的这场比赛。
如果说,一个老师的上课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那么换言之,你们刚才的说课、答辩过程就是你们的学习经历与人生阅历。各位参赛选手,你能够从几千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
在刚才的赛事中,有小学语文4节,初中语文2节,七年级英语2节,数学、科学各1节。覆盖小学、初中两个年段,4个学科。接下来我们逐一赏析:
毕静琳同学执教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总体来看,教学设计包括的内容比较完整,每个板块的思路较为清晰。课伊始,从三角王国里三兄弟的争吵入手,激趣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学习。任务驱动,分工明确,教师指导到位。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采用分解法,让学生自己验证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都是度,从而让学生明白:不管什么样的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都是度!
同时还增加练习巩固环节“做一做”,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课堂在教师的一声“愉快的三角王国之旅就要结束了,专心的孩子,还可以探寻到更多的乐趣”中结束,颇有趣味性。
建议:在学生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度的实践操作活动中,再给足、给够时间,让学生充分实践,从而得出结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度,并且说出自己是怎样得出这样的结论的。
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总数约节,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语文课约节,语文是 大科,占总课时数的21%以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4个方面。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语文课。
杨凯婷同学执教的《荷叶圆圆》一课,我想大家一定是记忆犹新的,杨老师甜蜜的微笑,温润的语言,端庄的教态,完全具备一名 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前祝贺你荣获一等奖。
课一开始,教师简笔画导入,视频激趣,板书课题,请孩子们跟着老师书写课题。学习过程中,注重两个朗读训练点:一是读好含有叠词的句子。如“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出现了两个叠词,要指导学生读准确、读好停顿。二是读好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说的话。教师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让每一个段落尽可能呈现一幅动人的图画,还通过边读边演,体会小动物们对荷叶的喜爱之情,这就是一节有趣的低年级语文阅读课。
建议: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等,板书设计时就不贴纸了,你完全可以画下来。(顺势在黑板上作简笔画)
李健夫教授在提问时曾说:“这篇课文审美特征明显,如何提升审美兴趣,激发学生兴趣很重要。”我赞同此观点。
是的,统编教材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选篇原则回到“守正”立场,它对坚定文化自信、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着重要影响。
太佳欣同学设计的《变色龙》一课,教师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布置小组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精彩的对话,体会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理清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任务分配明确,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突显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提高课堂积极性和课堂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性格后面还蕴含着思想与品质,你可以再结合实际,教育学生正确看待人性及其思想品质,知道做人不要唯利是图,教育学生做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具备良好品质的一代新人。再鼓励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拓展阅读、看经典影视作品等,以提升审美兴趣,树立正确的三观。
杨海雁同学《少年闰土》的设计与说课,思路清晰,一条主线干净利落:回忆→相识→相处→离别。
教学中明确重点:主要是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闰土外貌上的普通,用四件事情突出闰土的活泼、能干、机智、见多识广等特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学习课文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老师给你的建议是,上一节课不仅要备好这篇课文,还要尽可能多地去了解课文背后的知识,一名教师的上课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闰土是鲁迅笔下的一个健康、活泼、机灵、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害羞的农村少年。
“我”是一个少爷,幼年时家境不错,后家境开始衰落,长大后因此离开家乡出外打拼。年,作者在步入中年后返乡,在准备接走家人时碰到了闰土,此时的闰土已不再是小时候天真活泼的样子。闰土由原来“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的活泼可爱的少年变成了一个眼睛“肿得通红”、脸色“灰黄”并“刻着许多皱纹”的“石像”;由原来活泼刚健、聪明热情、见多识广、讲起农村见闻来滔滔不绝的农村少年,变成了一个虽是勤劳质朴,却生活困苦、麻木迟钝、愚昧落后的“木偶人”。
鲁迅正是通过闰土之变来反映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广大农村日趋破产、农民生活日益艰难困苦的社会现实。这些课文背后的知识一定要了解,作品一定要研读,你的语文课才会更加厚重,才能彰显动力。
潘雅微同学《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的教学设计内容丰富,教法灵活,设计思路清晰,教材吃得较透,再加上教师本身一级乙等的普通话,柔和的教态,课堂呈现一种诗意语文的状态。陈院长、李教授在刚才的点评中给予了你厚望,给予了你指导,希望你倍加珍惜,继续努力。
有一些细节我们再商榷一下,教师提问:这所小学位置在哪里?这所学校里有哪些少数民族学生?类似于这样的问题都可以不用问,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方可领悟体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包括人物、动物、景物的和谐美等内容都可以以读代讲。
以学为主的课堂,一定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可问可不问的问题,坚决不问,所有时间节约下来让给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之上,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让时间,让空间,让精彩。
王美惠同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一课,通过胡萝卜先生帮助小男孩的事情,教育学生明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这样的引导真好。
学科融合,注重全员思政,全程思政,全学科思政,这是立德树人之根本啊。一位中学校长说的好,教师就是要教育学生努力成为:问题解决者,责任承担者,优雅生活者,终身运动者,然而这些教育任务,大部分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
美惠同学,名字与人一样美,你要注意的是:本单元的单元策略暨教学重点是:能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的内容,感受边读边预测的乐趣,续编故事。所以,“预测”就是贯穿学习这篇课文的主线。
这类课题,在上课之前先不在黑板上贴画或者写字,黑板就是一片空白,让学生去预测,从课堂开始就进入预测状态。特别建议,能使用简笔画替代的尽可能使用简笔画,尽量不在黑板上张贴一些图画,这样会显得花哨。
本节课可以分为三个环节进行, 个环节:
见过、吃过胡萝卜的同学来说一说胡萝卜的样子、味道(顺势简笔画胡萝卜)。同学纷纷举手,点名说完后教师随机板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引导学生伸出食指书空,此时,教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