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好吗 http://pf.39.net/bdfyy/bdfjc/141109/4513684.html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从标题的角度谈谈如何充分运用教材。
首先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选用了这个题目。
寒假期间,与几位同行和部分学生交流发现,我们有时候会忽略了对教材的解读和运用。可能我们遇到某些课文,例如《再塑生命的人》,觉得不太重要,就把字词处理之后不再教读课文。也可能我们把某篇文章讲完之后会发现,忽略了一些比较富有指导性的内容。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个句子中,“似乎”和“确凿”词语意义互相矛盾,有什么深刻含义?又如《散步》这篇文章中,对称句的运用非常富有特色。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课课后练习题中有专门针对“对称句”设置的思考探究题。之前北师大版的教材也有这篇课文,但没有专门针对“对称句”的提示和练习,于是我们就有可能犯经验主义,没考虑到这个问题的存在。所以我就一直想针对如何充分运用教材说几句话。而本期开学,七年级下册 篇课文《邓稼先》给了我一个启示:可以从课文标题入手,解读教材中文本的工具性、人文性。
让我们先回到上学期的教学中去,说一说七年级上册的《散步》。《散步》课后“思考探究” 题是这样的:说说文章为什么要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通过阅读活动和散步动作的表演,讨论后得出如下结论:课文题为《散步》,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此外,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留给读者更多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基于对文章所叙事件和细节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