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渔家傲m

课文朗读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少时家贫好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范仲淹积极推行“庆历新政”,为人廉洁公正,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做人准则。

二、故事背景

宋康定元年()至庆历三年()间,词人历任陕西经略副使、延州、知州等职。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西夏人对他深为惮服,《渔家傲·秋思》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三、理解词义

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千嶂:层峦叠嶂。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

羌管:即羌笛,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不寐:睡不着。

征夫:出征的士兵。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大不相同。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儿也没有停留的意思。随着军营的号角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从四面纷纷响起,层峦叠嶂里,烟雾弥漫,残阳西沉,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城门。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边患未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返回故里。只听羌笛悠悠,又见寒霜满地,戍边的人整夜难以入睡。将军和士兵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四、问题归纳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中的“异”表现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一是天气异:天气极冷。二是声音异:充满了边塞的各种声音。三是景色异:烟雾弥漫,孤城紧闭。

作用:渲染边塞孤寂荒凉的环境氛围,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话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引用典故,抒发报国之志,表现了词人为国立功的远大抱负,同时也是对戍边将士的激励鼓舞。

3.“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塞外寒气逼人,又传来边塞特有乐器所奏起的笛声,烘托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4.“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互文。“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所谓“三军尽衰老”。流泪的也不只是征夫,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流泪。这句话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之情。

六、课文主题

描写了塞下奇异的景象,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也抒发了作者功业未成、思乡忧国之情。

图文解读

▼▼▼

九年级下册微课 单元第1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第课《梅岭三章》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第3课《短诗五首》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第4课《海燕》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单元写作《学习扩写》图文解读第二单元第5课《孔乙己》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第6课《变色龙》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第7课《溜索》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第8课《蒲柳人家》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二单元写作《审题立意》图文解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图文解读

第三单元

第9课《鱼我所欲也》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文朗读+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第四单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selonga.com/fgjj/59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