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哪家好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在《孔乙已》的教学中,我问,同是弱者,为什么短衣帮会嘲笑捉弄孔乙已呢?同学归于社会的黑暗与人情的冷漠。
我说,在弱者看来,对于更弱者有两个选择,其一是给予同情和怜悯,这是善良的人性在起作用。但同样,他也可以把自己受到的侮辱和损害加给更弱者,以获得自己心理上的尊严和满足,这也是人性。而大多数往往会选择后一种,所以,在孔乙已周围才会有那么多的“短衣帮”。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些情况,应该让他们获得尊严和尊重,这是一个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个等级森严,没有平等,弱者得不到尊重和保护,甚至是人相食的社会,这只能是妄想。即使如丁举人,看似在短衣帮面前人五人六,可到了比他更高的人跟前,他依然会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
接下来,是《变色龙》,我先让学生用一字概括故事情节,学生很快就发现,“变”字最合适。接着我说,在文章中,哪些是变的?哪些又是不变的?学生也很快总结出了:变是的态度。不变的是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本性。
我问,文中的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中,可以有哪些选择,每种选择 的结果会如何?
接着,我问,变色龙这种动物的行为是否可耻?如果你是警官,你会怎么做?我给你们四个选项;一是做正直的人;二是世故变通,如假装没看见或推给巡警处理或自己出钱息事宁人;三是和文中一样;四是自己也不确定会怎么做。
在接下来的表态中,选择一的屈指可数,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二和三。而且选三的也并不少数。我问,是什么原因导致集的选择结果呢?为什么做个好人会这么难?
在接下来的发言中,不少同学都谈到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就如变色龙这种动物一样,改变自己是适应环境的必然选择。
我说,那看来责任在江湖了,到底是一种什么时候样的江湖呢?这是一种强权横行,等级森严,弱肉强食,是非不分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好人处处受治,甚至难以生存,趋炎附势,见风使舵者却可以如鱼得水,活得有滋有味。
闻一多曾经说过“这是一滩绝望的死水……”。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一个人可以独善其身。所以同学们的选择也是可以理解的,即使你身在当时,也不会有比奥楚蔑洛夫更好的选择。我们应该谴责奥楚蔑洛夫的行为,但更应该控诉这个社会。看看,故事中的那些旁观者,也就是出现在鲁镇上的短衣帮们,他们同样没有是非善恶的观念,他们是以看热闹的心态来看待赫的遭遇的,因此, 会“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但是,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个同学能有自己做人的底线和原则。当你暂时无法改变社会时,请你坚守自己!
接着,又谈到契诃夫的另一篇小说《一个小公务员之死》,我问:小公务员是怎么死的?
“吓死的啊。”
我问:故事中的将军和丁举人的表现一样吗?
“不一样。一个凶残,一个和善。”
我问,那小公务员还怕什么呢?
“怕给家人招祸,怕自己会失去眼下的职位。因为按多年生活的逻辑来分析,像将军这个级别的人,不会这么好说话。这事不会就这么结束,他摊上事了,摊上大事了。”
我说,与其说是怕将军,其实是怕将军手里的权利。这个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凌驾于弱者头上,不会受到制约的权利。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中,一个小公务员是不可能不怕的,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剧。我们多么需要一种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活的尊严和受到保障的权利,这个社会以惩恶扬善为基本规则,在这样的社会中,美好的品质能成为共识,丑陋与凶恶能受到惩罚。这样就会多一些温暖和希望,少一些冷漠与凶残。
《窗》这篇小说则完全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解读,在理解文章内容之后,我问了一个问题:如果一开始将两个人的床位互换,故事会怎么发展。
学生各抒已见以后,我说,结果可能有两种:一、两个人默默无语,也无故事可讲,相安无事,相继离开这个世界;二、结果和现在一样。
我说,最有可能是第二种情况,因为,这是由人性决定的,靠墙的那个人一开始也是心怀感激的,只是时间一长才开始心生忌妒,我想,如果换作靠窗的人,这种心理也会有的,最多是能多坚持几天。
人性是个很复杂的东西,善良与邪恶并生,人之初,性本善,没错。但自私和贪婪也是天性。而且,我认为,人性中的丑与恶所占的比例更大一些。作为一个人,要想邪恶很容易,因为,它就如魔鬼潜伏在我们心中,无孔不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善良则是柔弱的幼苗,需要倍加呵护才能成长。
所以,每个人都有做坏人的冲动,如果从这个角度讲,世上没有一个好人,好人只不过能克制自己的邪恶罢了。可见,无论是从社会还是人性,做个高尚的人,甚至只是做一个好人,有多难!
宇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