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场的流浪猫王将首演,4200米橡

合家欢音乐舞台剧《体育场的流浪猫王》在年用40天时间,走过了全国15座城市,这部集温情、冒险与奇幻于一体的儿童舞台剧,所到之处均收获了满满的赞誉及口碑。年,作为培源·青年戏剧人才培养及剧目孵化平台二期孵化作品、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年度扶持项目,由仓颉影视与宽友文化制作,王小宁编剧,王泽执导的“流浪猫王”系列第二部合家欢音乐舞台剧《滑雪场的流浪猫王》,将于6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连演五场。

《滑雪场的流浪猫王》推广曲。

制作上,无论从作曲,还是舞美设计、服化造型设计、多媒体设计等方面,《滑雪场的流浪猫王》均在前部作品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升级。通过电影级视听舞美,突破儿童剧审美常规,人偶结合表演,带给观众一站式的互动体验。该剧首演在即,新京报对话出品人兼制作人张卢璐,揭秘创作背后的故事。

《滑雪场的流浪猫王》联排剧照。主办方供图

舞台:最大的难点是“滑雪场”设计

新京报:为何想做《滑雪场的流浪猫王》?

张卢璐:其实在去年经历了全国巡演之后,我们更加有信心把“流浪猫王”系列打造成一个IP。而年又恰逢冬奥会,我们何不让它们到滑雪场去。

新京报:这部作品在“培源剧目孵化平台二期”孵化之中,评审对这部戏的反响如何?

张卢璐:当我们确定了滑雪场这一主题,便开始进入剧本创作,在剧本创作接近尾声时,恰巧赶上“培源剧目孵化平台二期”开始征集,我们跟编剧王小宁商量,能不能也参与到“培源二期”的孵化中来,让各位专家评判一下剧本的整体质量。我记得最终有三部儿童剧进入到孵化池,其中就有《滑雪场的流浪猫王》。当时这一题材得到了很多专家的喜爱,又加上冬奥会日益临近,种种利好消息的加持给了我们整个制作团队很大的信心。

新京报:在此之前《滑雪场的流浪猫王》进行了一次线上演出?

张卢璐:我们原定5月初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但在4月底,因为疫情的原因不得不被迫延期。还好我们在4月30日那天将彩排场录制成了一版视频,最终选择在“六一儿童节”以线上的形式进行播放。

作为商业演出项目,没有演出就在线上播放,或许很少有剧组能做到。当时我们想到受困于疫情,很多小朋友当时出不了家门,相信很多人的情绪也相对比较沮丧。既然我们做的是一部给儿童看的音乐舞台剧,何不就选择“六一儿童节”让大家看到我们的诚意,拿出一份厚礼送给大家。

《滑雪场的流浪猫王》依然延续“一人一猫”的结盟模式。主办方供图

新京报:《滑雪场的流浪猫王》在角色上与前作有何不同?

张卢璐:这次“猫王苍耳”、“雪貂白雪”与反派“贾有钱”三个角色没有变化,因为我们故事内核定位在“一人一猫”的结盟,打败坏人,但是与“猫王苍耳”结盟的踢足球小男孩“罗小西”变成了滑雪天才少女“冬琳琳”。其他“兔子小泥巴”、“变色龙老西”、“鹦鹉吉利”、“哈士奇二哈”等都是新角色。

新京报:“人偶结合”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

张卢璐:第一部《体育场的流浪猫王》的张慧导演完全用真人来扮演小动物,而这一次王泽导演则全部选择用偶来扮演,他比较在乎动物和人之间的比例。他认为,这些偶要小于“猫王”,才能衬托出“猫王”的王者形象。

这部剧运用了“人偶结合”的方式。主办方供图

新京报:作为一部合家欢音乐舞台剧,不能不提的是音乐制作,这次在音乐方面有什么新亮点?

张卢璐:这次我们请来了资深音乐制作人、作曲家张小柯,他个人已创作30余部舞台音乐作品,这次他为《滑雪场的流浪猫王》创作了十余首歌曲,整体风格都是轻摇滚风。我们和导演一致认为,给小朋友写歌曲,千万不要做成儿歌,只要大家觉得好听,小朋友自然也会有同样的共鸣。因此与之前版本相比,我们着力加大了音乐元素,从上一部的六首歌增加到了十首音乐作品。

新京报:谈到《滑雪场的流浪猫王》,或许大家的第一感觉便是对这个舞台如何呈现“滑雪场”充满期待。

张卢璐:对的,这次我们制作上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滑雪场”三个字。因为大家对雪、雪山、雪场期待特别高,如果不给小朋友一个视觉上的冲击,这个剧名是不成立的。一开始围绕我们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让来到剧场里的小朋友得到沉浸式的观剧体验,希望让他们走进剧场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无论从雪山的打造、雪的制作、多媒体的运用方面我们都考虑了,甚至还想到要不要将剧场的空调调低。

这次演出大家可以特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selonga.com/fgjn/121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