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科拷荟”是中国数字科技馆媒体视点栏目的线下沙龙活动,由中国数字科技馆主办、中国科普期刊研究会和北京科技期刊学会联合承办。“科拷荟”主要针对8-20岁的青少年科学爱好者,选取科学前沿话题,每期邀请1-2名科学咖(相关科研工作者和行业内专家)进行分享和解读,将“高冷”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同时,由十名左右的青少年代表组成的“科拷团”,针对活动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对“科学咖”进行“拷问式”互动和交流。
时间:5月27日(周日)下午13:00——14:30
地点:中国科技馆一层报告厅
题目:《神奇的纳米世界》
主持人:榕哥
嘉宾:
张锦平: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
薛进: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高级工程师、专职科普
张锦平:现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该所测试平台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主要创建人,现为顾问。六十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物理学士学位;八十年代获得中国科学院金属物理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从师开创我国电子衍射与材料电子显微学的郭可信先生,并受到叶恒强院士、杨奇斌教授指导;后赴美国西北大学材料系博士后及美国西北大学材料系研究助理教授;美国加州大学UCSB分校材料系、加州纳米研究所电子显微镜中心科研负责人。现仍为美国科学基金会(NSF)支持的美-中联合研究与教育合作(称为PIRE)项目的核心成员之一。从事材料的电子衍射与高分辨电子显微学三十余年,在材料的电子显微分析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年底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聘请的外国专家回国,现任‘电子显微学报’编辑,中国电子显微学会教育委员会主任。回国后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委国际合作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等多个项目,并于年获得“苏州工业园区科教领军人才创新工程奖”(国际型学科领军人才)。现在,仍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多孔催化材料:合成、电子化学和表面催化”和科技部“电子化学和表面催化在能量转化中应用”两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的主要核心成员。
薛进: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高级工程师、专职科普。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已为低幼亲子创编了8册科普绘本(图画书),分别为《量子精灵探秘科圣墨子》和《4D科学绘本》系列:《了不起的纳米小超人》、《钻进猪八戒肚子里的纳米小豆豆》、《奇妙森林里的纳米高手》、《好玩的纳米双胞胎》、《神奇的纳米天梯》、《不可思议的纳米军团》、《古怪的纳米老师》。热衷于科学普及、科教融合及亲子阅读的理论探究和公益推广,组织、策划、主讲科普活动及亲子悦读多场。获得过苏州工业园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和苏州市“全民阅读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作词的科学绘本主题曲《纳米精灵》喜获全国科普好歌曲奖TOP10和苏州市创新活动奖。《4D科学绘本:神奇的纳米王国》获得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图书奖、中科院优秀科普图书奖和年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优秀科普产品奖”。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简称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由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人民政府、苏州市人民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共同出资创建,位于风景秀丽的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根据中国科学院调整科技布局的规划,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与未来产业发展,开展相关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建设公共技术平台,为我国现代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提供新的知识与技术,发挥国家研究机构的骨干与引领作用。
蝴蝶的翅膀为什么五颜六色的?变色龙的身体为什么会变颜色?壁虎为什么会飞檐走壁?池塘里的荷花为什么总是那么干净?为什么传播疾病的疟蚊和逐臭的苍蝇,反倒成了科学家的宠儿?纳米“双胞碳”长什么样?又各有什么超强本领?科技强国,纳米小武器有哪些?各有什么神奇之处?登月天梯的首选材料是什么?……其实,这些“十万个为什么”都是神奇的“小纳米”在发挥“大作用”哦。本期科拷荟沙龙《神奇的纳米世界》,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张锦平老师及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高级工程师薛进老师将会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神奇的纳米世界,让我们一起通过电子显微镜,了解电子显微镜下苍蝇眼观六路的复眼、蚊子鼻子的灵敏嗅觉、蛋壳薄膜上的气孔、绿叶会呼吸的小嘴巴、小白鼠的活体影像、会发光旋转的纳米金棒等,感兴趣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最有趣的是,你可以现场拷问科学咖。
12:30-13:00活动签到
13:00-14:00主题分享
薛进老师导读
张锦平老师分享
14:00-14:30“科拷团”科学拷问互动
本次活动我们将招募现场观众和“科拷团”成员。
1.现场活动免费参与(无须购票),但须提前预约成功方可入场。
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