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实施已经过去两年多时间,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业现象非常普遍,近日,《中国质量新闻网》调查人员在广西多地暗访发现,不少电动车行业一线品牌的经销商为了牟利私自改变车速、加装电池,还有车牌张冠李戴,甚至干脆使用假车牌......违规行为大行其道,乱象丛生,这显然与国家出台新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给正常的交通秩序和行驶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叫停两年多的“小绿牌”越来越多
正常情况下,消费者买完车要到车管所备案上牌,也可以在地级市车管所授权的网点办理。不过,《中国质量新闻网》调查人员在走访百色、桂林等地电动车门店时了解到,各门店均可以直接给消费者提供办理上牌和行驶证服务,而且旧国标下的小绿牌仍然能“注册发放”,甚至不少商家把“电动车带牌销售小绿牌不用驾驶证”作为卖点。
不仅如此,带“小绿牌”销售的车辆,比同款挂黄牌的车贵了-元不等,而不同地区的“小绿牌”车辆,竟然相差元。在百色市一家品牌电动车门店里,一款电动两轮普通摩托类车型却标出不同的牌照价格——大黄牌元,小绿牌0元,高出元;在贵港市一家电动车销售店里,理应上大蓝牌的两轮轻便摩托车型也可以上小绿牌,但价格比上大蓝牌的贵元;在柳州市的一家大卖场,同款车型,本地小绿牌比桂林小绿牌价格能高出元左右。显然,这些商家的行为违规甚至涉嫌违法。既然上小绿牌的电动车价格更贵,而且现在很容易遇到假牌照,为何很多顾客仍趋之若鹜?有销售人员给出了一种说法,“小绿牌可以省好多钱,不用年检,(骑电动摩托车)不用驾驶证,还可以带人,交通违法代价低,喝酒罚款最多50块”。这也是为什么年新国标实施后按理就已停止注册发放的小绿牌,至今过了两年多,一些品牌经销商仍在“注册”上小绿牌,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多”。车辆年生产,行驶证年已办好
假牌能伪造,假证自然也就不在话下。
在钦州电动车某门店,一位消费者买车时,商家将车牌、行驶证一起给了他,行驶证上显示注册时间为年4月,这意味着,电动车还没生产出来,车牌和行驶证都已经办好了。如果有顾客对此质疑,商家会给出这样的说法:“车子确实是年生产的,但车牌在年就已上好,因为他们提前得到了生产厂家的车驾号码和电机号码。”
在桂林,中国质量新闻网调查人员了解到,某些品牌的经销商为了掩盖问题,当消费者买完车后,会直接让客户把车上的铭牌拆掉,目的是避免上面的外在信息太明显而导致“早产车牌”和超规上牌暴露。改装提速是公开的秘密,还用上黑科技新国标全面规范了电动自行车的各项安全性能,其中车速规定为25km/h让很多消费者觉得速度“太慢了”,不少品牌的商家看到了这个“商机”,私自违规改装提速在行业内成了公开的秘密。
柳州一家门店销售商透露,店内按新国标要求上小蓝牌的电动自行车,车速可达到45km/h-50km/h,但是表盘车速始终显示 25km/h。“提速只需要把限速线剪掉,不然速度25km/h的车谁去买啊?现在不管哪个品牌都是这样。”
在百色一家门店,销售人员现场表演了一幕利用黑科技给车加速的神奇景象——只见他在车座下电路插排线处安装了一个U盘大小的产品,连接手机后用手机调速,车轮转速明显加快,但表盘速度始终显示不超过规定的 50km/h。
据了解,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上,超标电动车之所以能由经销商改装,大都是厂家设计不完善,给经销商改装留有“后门”,而在新国标的规定中,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的软硬件均应当具有防篡改设计,防止擅自改装或改动 车速、功率、电压、脚踏行驶能力”。市场乱象屡禁不止,如何完善?
相关部门应加强电动车违法生产、销售、改装源头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在销售环节倒查厂家是否有为改装车辆提供便利的行为,对产品做定期抽检,同时市场监管、交警、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可以联动。
出行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新国标虽然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的生产标准,即对“堵漏洞、增安全、明属性、调指标”有严格规范,但如何落实、落细,从而杜绝电动车市场乱象仍任重道远。
电子杂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