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步

年7月,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个小镇上教书。

从上海到农村,这个落差有点儿大。但我又很爱教书,所以我决定先站稳讲台,再图发展。从年到年,可以说我的每一分心思都用在了教学上。 年,学校缺英语老师,我只好去教英语,英语成绩全年级 名;第二年缺语文老师,我又转教语文,语文成绩又是全年级 名。我决定以后教语文,无论学校缺什么科老师,我也不去补了,我也尝试做班主任。满腔热爱倾注在孩子身上,还真是得到了回报。我班又是总分 名。我带着孩子们去十几公里开外的大山里春游,我骑着自行车去几十里之外的村里家访,给学生买袜子、买书、买吃的……因为我家在城市里,所以每周日晚上回到学校,总给学生们带一些他们没有见过的礼物。村镇里的孩子很淳朴,他们对我很好,给我拿家里母鸡下的黄油黄油的大鸡蛋。

当时我最痛苦的事情是:我很想好好教学,但并没有人给我指导。那时没有淘宝,也没有百度,不知道从哪里能买到语文参考资料。我满身的劲儿无处使,也不知道怎么使,就每天一个人读课文,把每一课的课文基本上都背过了。但就这样,还是不太会教,只好照着教参按部就班地教。按现在的眼光看,当时上的课十分幼稚,没有精美的教学设计,但成绩却总是 名。

年,市里建了一所新学校,需要招聘老师。我知道这个消息后,做了积极准备。我们十几个人抽的都是鲁迅的《故乡》。这篇文章我几乎背过了,还利用教参上仅有的资料把它认真地梳理了一番。试讲时我从小说的三要素讲起,讲了闰土由“小英雄”变成“木偶人”、杨二嫂由“豆腐西施”变成“圆规”、故乡由“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变为“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然后探究“变”的原因及文章主旨, 分析结尾语言的含义。我布置的作业是让同学们写写现在家乡的变化。整个课堂围绕一个“变”字,讲“变”得怎么样、为什么“变”,怎样写“变”(对比),一脉贯之,水到渠成。也不知道为什么讲得那么顺当,可能是急中生智,也可能是平时熟读课文的积累吧。就这样,我以 名的成绩调入市里学校,并带学校的实验班及班主任。在这一年里,我被要求参加各种活动:市里优质课大赛,讲《七根火柴》获得一等奖;去洛阳参加省优质课大赛观摩;去平顶山学习洪镇涛“本体教学”;参加市里师德演讲比赛,获二等奖;参加市里语文教师古诗文背诵比赛,获一等奖 名;送教下乡,讲的是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终于有了可以学习的环境,也有了指导我上课的老师,这是最幸运的事!我在这里汲取到了语文教学的营养。

后来因为家庭的原因,我又一次去另一所学校试讲。这次抽到的是契诃夫的《变色龙》。说起这篇文章,我跟它是很有缘的。试讲的前一年,市里举行优质课大赛,学校没有组织我们听课。我知道后,独自一人去听课。那天寒风凛冽,把我冻得腿疼。讲课内容是四位老师同课异构《变色龙》。时隔20多年,我仍记得讲得 的是市一中的刘晓晶老师。我把他们四个的优点都记在心里并吸收。回家的路上,凛冽的寒风吹得我直打哆嗦,但我内心仍兴奋不已。这一次,我竟抽到的也是《变色龙》!我又以“变”为线索,通过五次变化总结出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然后绘声绘色读出奥楚蔑洛夫的语气特点,之后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赏析,如“军大衣”和“手指头”, 布置文章的续写。这节课也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认可,我又来到了这所学校。

后来,又因为一些原因,我又一次去另外一所学校试讲。这次指定讲的是梁衡的《壶口瀑布》。因为时间紧,我在高铁上开始备课做课件。这篇课文我没讲过,因为之前一直教苏教版,部编版才教到八年级,而这篇课文正好是八年级下册的,我没有参考任何教参,自己读,自己悟,自己设计内容和环节。这篇文章较短,写了两次看壶口瀑布的经历。我把这两次看的感受简单比较了一下,并讲了写 次壶口瀑布的作用,然后讲第二次看瀑布的“定点转移”,接着从修辞和语言运用的角度(多用叠词)赏析描写瀑布的语言, 讲为什么写“石”,延伸到文章的主旨以及壶口瀑布的象征意义。显然,这次准备到凌晨两点的课也获得了一致好评,于是我再一次来到这所学校工作,开启了新的教学篇章。

我感谢每次讲课让我能如愿以偿,我也感谢自己平时看课、录课、磨课、上课的过程,这些事情虽然很煎熬,但使得自己对于上课有更 的把握,并且这也是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必经之路。

年7月,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一个小镇上教书。

从上海到农村,这个落差有点儿大。但我又很爱教书,所以我决定先站稳讲台,再图发展。从年到年,可以说我的每一分心思都用在了教学上。 年,学校缺英语老师,我只好去教英语,英语成绩全年级 名;第二年缺语文老师,我又转教语文,语文成绩又是全年级 名。我决定以后教语文,无论学校缺什么科老师,我也不去补了,我也尝试做班主任。满腔热爱倾注在孩子身上,还真是得到了回报。我班又是总分 名。我带着孩子们去十几公里开外的大山里春游,我骑着自行车去几十里之外的村里家访,给学生买袜子、买书、买吃的……因为我家在城市里,所以每周日晚上回到学校,总给学生们带一些他们没有见过的礼物。村镇里的孩子很淳朴,他们对我很好,给我拿家里母鸡下的黄油黄油的大鸡蛋。

当时我最痛苦的事情是:我很想好好教学,但并没有人给我指导。那时没有淘宝,也没有百度,不知道从哪里能买到语文参考资料。我满身的劲儿无处使,也不知道怎么使,就每天一个人读课文,把每一课的课文基本上都背过了。但就这样,还是不太会教,只好照着教参按部就班地教。按现在的眼光看,当时上的课十分幼稚,没有精美的教学设计,但成绩却总是 名。

年,市里建了一所新学校,需要招聘老师。我知道这个消息后,做了积极准备。我们十几个人抽的都是鲁迅的《故乡》。这篇文章我几乎背过了,还利用教参上仅有的资料把它认真地梳理了一番。试讲时我从小说的三要素讲起,讲了闰土由“小英雄”变成“木偶人”、杨二嫂由“豆腐西施”变成“圆规”、故乡由“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变为“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然后探究“变”的原因及文章主旨, 分析结尾语言的含义。我布置的作业是让同学们写写现在家乡的变化。整个课堂围绕一个“变”字,讲“变”得怎么样、为什么“变”,怎样写“变”(对比),一脉贯之,水到渠成。也不知道为什么讲得那么顺当,可能是急中生智,也可能是平时熟读课文的积累吧。就这样,我以 名的成绩调入市里学校,并带学校的实验班及班主任。在这一年里,我被要求参加各种活动:市里优质课大赛,讲《七根火柴》获得一等奖;去洛阳参加省优质课大赛观摩;去平顶山学习洪镇涛“本体教学”;参加市里师德演讲比赛,获二等奖;参加市里语文教师古诗文背诵比赛,获一等奖 名;送教下乡,讲的是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终于有了可以学习的环境,也有了指导我上课的老师,这是最幸运的事!我在这里汲取到了语文教学的营养。

后来因为家庭的原因,我又一次去另一所学校试讲。这次抽到的是契诃夫的《变色龙》。说起这篇文章,我跟它是很有缘的。试讲的前一年,市里举行优质课大赛,学校没有组织我们听课。我知道后,独自一人去听课。那天寒风凛冽,把我冻得腿疼。讲课内容是四位老师同课异构《变色龙》。时隔20多年,我仍记得讲得 的是市一中的刘晓晶老师。我把他们四个的优点都记在心里并吸收。回家的路上,凛冽的寒风吹得我直打哆嗦,但我内心仍兴奋不已。这一次,我竟抽到的也是《变色龙》!我又以“变”为线索,通过五次变化总结出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然后绘声绘色读出奥楚蔑洛夫的语气特点,之后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赏析,如“军大衣”和“手指头”, 布置文章的续写。这节课也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认可,我又来到了这所学校。

后来,又因为一些原因,我又一次去另外一所学校试讲。这次指定讲的是梁衡的《壶口瀑布》。因为时间紧,我在高铁上开始备课做课件。这篇课文我没讲过,因为之前一直教苏教版,部编版才教到八年级,而这篇课文正好是八年级下册的,我没有参考任何教参,自己读,自己悟,自己设计内容和环节。这篇文章较短,写了两次看壶口瀑布的经历。我把这两次看的感受简单比较了一下,并讲了写 次壶口瀑布的作用,然后讲第二次看瀑布的“定点转移”,接着从修辞和语言运用的角度(多用叠词)赏析描写瀑布的语言, 讲为什么写“石”,延伸到文章的主旨以及壶口瀑布的象征意义。显然,这次准备到凌晨两点的课也获得了一致好评,于是我再一次来到这所学校工作,开启了新的教学篇章。

我感谢每次讲课让我能如愿以偿,我也感谢自己平时看课、录课、磨课、上课的过程,这些事情虽然很煎熬,但使得自己对于上课有更 的把握,并且这也是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必经之路。

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园子,并在园子里辛勤劳作,用以安身立命。我相信脚踏实地地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selonga.com/fgly/10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