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知道消消乐游戏吗?
和别人变得一样的话就会消失
相信我们都经历这样纠结的选择题:
是要去图书馆学习,还是为了不被孤立,加入舍友们打游戏娱乐的队伍?
是想下班赶紧回家休息躺下,还是融入集体和同事们团建聚会?
是想努力力争上游,还是害怕被当作异类,选择躺平或摆烂?
......
图源:vecteezy
有的网友分享:人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只图自己开心,这是社会生存法则。
也有人认为:我感觉从小到大我都不是很合群的人,大家努力读书的时候我只想看课外书听音乐,后来大家都不想读书的时候我又非常努力的学习,感觉不太在乎别人的眼光,觉得这样挺洒脱的,想要什么自己去努力去得到就行,不需要太在乎别人的感受。
那么合群的定义是什么呢?
合群,是指一种愿意与他人乃至群体在一起的倾向,是友谊、爱情、参加群体生活的基础。
合群本是好事,但在生活里的合群却有些变味儿,变成了伪合群。合群只是为了让你变得离群索居,不会被集体排斥,但当变了味道的合群还有意义去做吗?
心理学上有种现象,叫“羊群现象”。随大流随习惯了,就会丧失自己的判断,成为集体意识的奴隶。我们以为我们是在合群,其实只是在被平庸同化。
人,本就是一种带有群居属性的高等动物,这一点不可否认,合群性几乎是每个人的本性。
但是当我们变得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裹挟,像一只“变色龙”一样,被环境所染上颜色,就会忘却了最真实的自我。
要时不时聚餐,和好朋友保持一定程度上频繁的联系,互相送出礼品。强颜欢笑,逼着自己去聊根本不感兴趣的话题,逼着自己从这一个派对赶往下一个派对,似乎这样才是合格的社交模式。
从开始集体生活,人群被看不见的规则分化成为了两个部分:“合群的一个集体”与“不合群的独行侠”。
因为害怕被孤立,所以把自己的声音藏起来,再自己吞咽下去,融入环境。
独自前行是可怕且孤独的,与此相比,去妥协,去牺牲自己的声音,以求与其他人之间建立起薄膜一般的虚幻联系,这样的方式似乎更能够带来安全感。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真实而独特的自己。
02
合群而不盲目
合群不代表屈从卑微,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底线。
世间纷纷扰扰,要想不迷失自己,只有谨守本心,本心所指的就是底线。小节不必介意,比如看什么电影,吃什么菜或去什么旅游胜地。
但触及底线的行为一律不能容忍,比如我的一个朋友进入传销组织,想要拉我发展下线,美曰其名一起赚快钱,这种双双把牢蹲的“合群”行为,家人们咱们就是一个拒绝的大动作!
合群的关键在于共同需求,也就是共同的目标。
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必然是有共同目标的团队,为达成这个目标而共同努力就成了这个团队不可违背的底线,违背了这个底线的成员只能淘汰。
我曾经有个同事,爱好讲大话,喜欢摸鱼,讲大话口嗨无伤大雅,但摸鱼影响到了团队目标的达成,唯有淘汰他了。
有个朋友很是迷惘,他加入的团队,不思上进,管理混乱,领头人推诿责任,他努力工作,进入团队就收拾一堆烂摊子, 反而不得好评。这就是这个团队问题了,大家不是为了共同目标而努力,建议果断离开。
合群目的是要让自己变得更好,不停地进步。所以要合的是适合自己有上进动力的团队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为了合一个烂团队让自己也变烂。
合群,并不是要合所有的群体,而是根据自己的某个特点和需求去加入符合那个特点的群。
比如你玩游戏,可以加入一个玩游戏的群;比如你喜欢看书,就可以去加入一个看书的协会;比如,你喜欢爬山,可以组一个爬山的队;比如你喜欢狼人杀,可以选择桌游小团体。
我有读书群,有爬山群,有桌游群,有写作的群,我喜欢在不同的群里展现那个不同的自己,却不喜欢把不同群的朋友纠合在一起,因为爱好不同会导致话题不同,很难兼容。
如果一个群体是需要自我牺牲才能够得以融入的,那么这样的社交关系便是不值得付出的。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让自己感到舒服”上面。想出远门去旅游,那便拒绝聚餐去吧;不想聊的话题,那便不去参与;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去做让自己舒适的事情。
坚持自己,坚定自己的位置。在一段舒适的友情之中,朋友会理解你对于聚会的拒绝,会明白你没有保持频繁的聊天并不是冷淡。在面对面的时候,拿出热情与真心相待便足够。
我们总是害怕着变得独自一人,害怕孤独,所以不敢抛弃原有的集体去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人最难得的是,有合群的能力,也有不合群的勇气。
03
合群和独处并不对立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乌合之众》中的这段话十分精到的点出了人们为了所谓的"合群"而付出的代价。不属于我们的圈子,去努力合群,只会让我们迷失那个原本独特的自我。
一个圈子,想要融入就得把自己塑造成这个圈子所需要的模样,这个模样,你喜欢吗?如果不喜欢,为何不尝试独处呢?我们为什么要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并不是非要一群人做不可,有些事一个人做反而效果会更好,也许你会发现,独处的这段时光,是你成长最快的时光。很多时候,我们从旁观者视角看到的孤独其实是一种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就像你打算健身,就主动放弃烧烤和奶茶;你想要考出高分,就主动卸载游戏走向图书馆;你想要完成任务,就主动拒绝了朋友的聚会邀约.....
你是真的不喜欢喝奶茶、吃烧烤、打游戏、跟朋友聚会吗?不,你太喜欢了。但你选择了短暂的孤独,来换取一个超级厉害的结果。
因为你意识到了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的;什么样的人生,是你想生活的;什么样的人,是你想成为的,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你权衡利弊后,暂时放弃掉的东西。
但成长也是有回报的,在不远的将来,你所暂时放弃的,会以更高的价值回馈于你。
04
建立丰盛的孤岛
人活着的首要目的一定是潇洒的随心所欲,而不是随波逐流的生活,不断去迎合他人。适当的孤独,不强求合群的态度,也许是变 的契机。
有些人合群的目的是为了逃避孤独,其实,那些合群的人,当热闹散场,剩下的也只有孤独。比起伪合群,那些不太合群的人,有时显得更可爱。在我看来,如果你为了不显得格格不入,而逼迫自己去迎合他人,那才是真正的孤独。
我们努力合群的样子,看上去却形单影只。
当你无法或不能忍受合群的时候,不妨尝试靠近孤独吧。尝试一下独来独往的感觉。一个人去上课,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去取快递,不必顾忌太多,可以做更多自己想要做的事。
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你会感到寂寞,并不能习惯孤独的感觉,但是渐渐地你就会体验到独处的好处。正是因为独处,你多了很多时间来思考,活得更自由,活得比一般人更潇洒更高级。当花在“合群、为别人而活”的时间变少了,那么花在“提升自己”上的时间就多了。
一个人的时候,你不用考虑很多事情,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看一眼夜晚的星空,去嗅一下雨后芳香的泥土,去欣赏涨潮的大海......一个人的独处也很惬意。独处能帮我们守住内心,让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真谛,用心去总结癫狂嘈杂的生活带给我们的启示,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强大自立的标志。
找到自我,坚守自我,必定是个孤独的过程,但这也是我们应付出的代价。
在当今社会,集体主义文化盛行。不知从何时开始,将不合群和不好相处悄悄画上等号,不合群的人等同于异类。如果合群,需要你向集体平庸低头,那请你拒绝。
有这么一句名言:“后来许多人问我一个人夜晚踟蹰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却不是孤独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海洋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我们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去为了合群而迎合他人,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是很棒的一种选择。
如果现在还没有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也不要慌张,要知道世界最不缺的就是人了,一定会有一些能和你的灵魂相契合人的不远的未来等待你。
因此,我们实在没有必要为了暂时的“合群”,而逼迫自己去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害怕不合群,孤独只是暂时的。
适当的孤独,不强求合群的态度,也许就是我们变 的契机。当自己足够强大时,不合群,又如何呢?
写在
合群,是不用强迫自己,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圈子不同,不必硬融。
合群不是所谓的合人多的群,是合合适的群,哪怕这个合适的群只有你一个人。
保持住自己想要的模样,尝试独处,不断向上生长。然后在某些不经意的瞬间,我们会惊喜地找到一个不大不小,刚好适合我们的圈子。
References:
[1].MarilynBrewer,DemystifyingthePsychologyofIntergroupRelations,MachineryIndustryPress[M].-11
作者:鹿大发
排版:三酱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