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优惠 https://m-mip.39.net/nk/mipso_5779523.html
本期是电子书推荐的第二期,选取的是从戏剧、电影等学科角度延伸的十本理论类书籍,希望能够对学院师生的理论知识的补充和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书籍仍可通过读秀学术搜索进行全文阅读。
01、《戏剧理论与戏剧分析》
出版: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年份:
作者:(德)曼弗雷德.普菲斯特著
ISBN:7---1
内容简介:
本书对欧洲戏剧史上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了分析。内容涉及戏剧与戏剧性、信息的多媒介多层次传播、角色表演与故事叙述、舞台设计与故事时空、时空的变形与结构等,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后期西方戏剧理论的重要著作。书中不仅更新了传统的戏剧观念,也有助于完善结构主义理论建构。自年问世以来,其德文版已累计印刷11次,并被译为英文和克罗地亚文,在西方理论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02、《荒诞派戏剧》
出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份:
作者:(法)米歇尔.普吕讷著
ISBN:-7---8
内容简介:
本书描述了荒诞派戏剧的产生、发展及影响,详尽的介绍了荒诞派戏剧的主要剧作家,简要的分析了他们的戏剧特征,阐述了荒诞派戏剧的总体特征和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奥斯维辛和广岛展现了人类所能知道的恐怖和疯狂。自此,人们生活在一个不再有准则的世界里,哲学家和艺术家带着焦虑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存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荒诞派戏剧开始流行。荒诞派戏剧家们以大量充满挑战意义的作品更新了戏剧观念,力图通过荒诞表达现代人真实的生存状况。尤内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奈等荒诞派剧作家都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戏剧语言的实验,以表现世界的不和谐和语言交流之困难。
03、《第四堵墙戏剧的结构与解构》
出版: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份:
作者:孙惠柱著
ISBN:-7---8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从古希腊讲到荒诞派,戏剧的各种形式,如:纯戏剧结构、史诗式结构、散文式结构、诗式结构、电影式结构等做了探索,并分析他们的美学价值。下篇则描述了近一百年来的戏剧,着重点在于剧场的体现,因此更强调编、导、演统一的结构。 将戏剧泛化为舞台上的“第四堵墙”——即戏剧不仅仅包括舞台上的戏剧,还包括舞台外的“戏剧”,作者站在剧场的边缘对戏剧的现状和前景作出了独特的分析。
04、《戏剧导演》
出版: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年份:
作者:张仲年著
ISBN:7---1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有关戏剧导演的理论研究,也是一部较全面的教材。内容力求教导读者如何认识戏剧本体,以及如何掌握戏剧的种种艺术手段,并详细阐述导演艺术创造规律与工作方法。本书按照教学的程序编写,即不只是纯导演理论著作,也不只是讲操作的技术教材,而是包括了从元素解析、创作过程到导演观念的阐释。该书在论述上顾及初学者,注重理论和操作相结合,列举大量演出实例,深浅适宜,并在内容上注意吸收和融汇国内外各家导演学派之长,是一部视野开阔,且能为导演教学和导演创作人员有所遵循的教材型学术著作。
书中没有深奥的理论表述,但立论中肯、论域系统、实例丰富,是一本帮助青年学生学习导演学的 教材。
05、《汉英剧场术语》(中文简体版)
出版: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年份:
作者:冯德仲(简体中文)主编
(美)迈克?兰姆瑟(英文)主编
ISBN:-7---4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由国际舞台美术家剧场建筑师暨剧场技术师组织(OISTAT)发起编写的汉英对照版剧场专业术语词典,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几十个国家参与编写,并根据统一的英文版本编写本国母语的术语词典。
本书为简体中文版,其撰写团队以中央戏剧学院和国内外 专家及志愿者为主体,采取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内容包括了演出所涉及的舞台、影视等相关专业规范术语和艺术词汇概念的详释。范围包括剧场的舞台管理、舞台设备、舞台装置、舞台灯光、舞台音响、舞台服装、舞台化装等方面的术语和定义的阐释(按术语拼音排序),以及英汉索引部分(按英文排序),以便使用者查找。对于舞台设计者专业化,各相关专业的协作、信息应用的准确化来说都是简明而实用的。
06、《孟京辉先锋戏剧档案》
出版:北京.新星出版社
年份:
作者:孟京辉编著
ISBN:-7---9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三部分构成。 部分收录了 导演孟京辉的代表剧作,包括《关于爱情归宿的 观念》《思凡》《我爱XXX》《臭虫》《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第二部分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并发表了孟京辉近二十年来关于创作观念的阐述,并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内容做了访谈。第三部分的内容则更加私人化一些,其中绝大部分的图文资料是首次公开,这些资料既弥足珍贵,又相当具有趣味性。
07、《再剧场独立戏剧的城市地图》
出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年份:
作者:孙晓星编
ISBN:-7---7
内容简介:
中国的实验性戏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然呈现出了多元化、多层次、跨领域的发展趋势。本书是对于当前国内诸多坚守在小剧场上的独立戏剧人、独立剧团生存状态的实景记录,也是对当下活跃在中国内地的众多具有实验性的独立戏剧进行的一次概括性介绍,包括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重要的独立剧场、独立剧团(工作室)和独立剧评人,如北京的蓬蒿剧场、尚剧场和薪传剧团,上海的下河迷仓、可·当代艺术中心和聆舞剧团、任明炀戏剧工作室,广州的水边吧和直观工作室等,同时收录独立剧评人数篇精选剧评。
本书内容涉及类型丰富,涵盖大事年表、建筑设计图、剧本、剧评、工作稿、随笔、访谈、剧照、海报、灯位图、舞台构想等,从微观视角出发,为读者提供独立戏剧的真实信息和生动形象。本书的书名为“再剧场”,即考虑到其“再建”、重建剧场观念的主题意义。
08、《小剧场戏剧论稿》
出版: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年份:
作者:周传家,薛晓金,杜剑锋著
ISBN:7---6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中国小剧场戏剧做出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评价与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编,其中上编的内容包括了新时期的小剧场戏剧,20世纪90年代的小剧场戏剧、京剧、昆曲等进入小剧场,小剧场戏剧的劲旅,小剧场戏剧的美学定位等内容。下编则向读者介绍了实验戏剧与写实戏剧。
09、《说影》
出版: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年份:
作者:谢玺璋著
ISBN:-7---9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冯小刚、李少红、冯小宁、赵宝刚、姜文等22位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对话访谈录及其电影代表作的影评,为本书作者谢玺璋从90年代至今,供职于《北京日报》期间的专栏随笔的集结。他以观点尖锐、不故作高深、有道理且接地气的文笔,在书中对张艺谋导演从早期作品《老井》到近年商业电影《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冯小刚导演《北京人在纽约》《甲方乙方》,陈凯歌导演《梅兰芳》《赵氏孤儿》,田壮壮导演《小城之春》《蓝风筝》,姜文导演《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等经典作品做出了自己独特的电影美学的分析。
10、《中国电影美术论》
出版: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年份:
作者:宫林著
ISBN:-7---3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在传统影戏观念、西方电影美术观念的影响下,中国电影美术的变迁过程,对中国电影美术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书中指出了中国电影美术的独特性,即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向观念,并详细论述了中国电影美术与中国传统艺术之间的关联,为中国电影美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撰稿:张子墨
编辑、排版:赵梓汐
审校:张娜、赵文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