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款主流级1TBM2SSD横评QL

年, 采用TLC闪存的SSD,三星正式进入市场,它的性能与耐久度与当时市场普遍存在的MLCSSD相差甚远,其实TLC的各种问题是等到后来的3DNAND工艺出来后才有所改善的,等到TLC与MLC各占半壁江山已经是4年后的年的事情了,当然后续自然是TLC闪存主宰了市场,MLC逐渐隐退。

到了年,以英特尔p与三星QVO的首批QLCSSD来了,但说真的QLC所面对的问题比TLC更大,虽然他们耐久度确实不如TLCSSD,但由于基本都是大容量所以总体写入量是够用的,主要问题还是他们SLC缓存用光后的速度是HDD级的,这给人的印象太不好了,所以现在QLC抢占市场的速度远没有当年TLC快。

当然了,之前测试的英特尔p算刷新了我对QLCSSD的认识,性能好得出乎意料,这引起我对这些主流级NVMeSSD的兴趣,我们此前测试的SSD多数是以性能较好的中高端产品为主,但他们并不是SSD市场的全部,这种主流级的SSD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而且目前这级别的产品有TLC有QLC,品牌型号众多,算是鱼龙混杂的状态。

就出货的容量而言,目前GB和GB这种容量的占大头,GB的容量太少了,1TB与2TB这种大容量产品市场占有率在缓慢上升中,但2TB的价格实在太贵了。1TB的价格相对来说并不是高不可攀,当然它价格肯定要比GB的要高,但就性价比而言它比GB的好多了,主流级NVMeSSD1TB这个容量目前售价多在到元左右,是个比较诱人的档位,本次横评就是要测试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主流级1TBSSD。

当然选择1TB这个容量其实还有另一个考虑,就是GB的QLCSSD表现太糟糕了,我不太建议选购非TB级的QLCSSD。

参测的六款主流级1TBNVMeSSD

目前主流级的NVMeSSD型号实在太多了,全部都测是不可能的,我们只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六款产品,包括英特尔p、铠侠RC10、与西数SN同款的闪迪 高速、西部数据SN、英睿达P2与金士顿NV1,当中有用TLC的也有用QLC的,他们的价位基本都在到元之间。

西数SN这款产品官方是没有说明它用的闪存型号,但它的质保写入量非常少,所以大家都从这极低的TBW猜测它用的是QLC闪存,但经过我们一番研究之后,可以从性能上判断它用的是TLC闪存,只不过西数出于产品定位的考虑才把质保写入量定这么低,反正这东西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的,基本都小于产品的实际寿命。

英睿达P2这款产品是TLC与QLC混用的,官方也没明说它用的是那种闪存,我们手头上的这块用的是QLC闪存。金士顿的NV1就更厉害了,它有群联E13和慧荣SMXT两种主控的版本,闪存也是TLC/QLC混用的,不过金士顿这方面也是惯犯了,买他们家的东西就要有摸奖准备,我们手头上这个是用慧荣主控的版本,配的QLC闪存。

英特尔SSDp1TB 连续读取速度0MB/s, 连续写入是MB/s,4K随机 读写IOPS分别为/,采用动态SLC缓存算法, SLC缓存容量GB,最小则是12GB,它采用单面设计,主控是慧荣SMG,缓存是南亚的MBDDR3,闪存则是英特尔第四代3DNAND,层堆叠3DQLC,用了两颗,单颗容量GB。

铠侠EXCERIARCTB 连续读取速度MB/s, 连续写入是1MB/s,4K随机 读写IOPS分别为000/,SLC缓存容量是21GB,它采用单面设计,主控是定制版的群联E12C,缓存是三星的1GBDDR4,闪存则是铠侠BiCS层堆叠3DTLC,用了四颗,单颗容量GB。

闪迪 高速其实就是西数蓝盘SN,反正现在闪迪与西数是一家人,1TB的 连续读取速度MB/s, 连续写入是MB/s,4K随机 读写IOPS分别为/300,SLC缓存容量是12GB,主控是闪迪自行设计的,没有DRAM缓存,闪存也只有一颗,是闪迪BiCS层堆叠3DTLC,一颗就有1TB。

西数绿盘SN1TB的 连续读取速度MB/s, 连续写入是MB/s,4K随机 读写IOPS分别为/300,SLC缓存容量是10GB,这个官方给出的信息也挺让人迷惑的,导致一堆人猜它用的是QLC,但上手后才发现它用的是TLC,主控与蓝盘SN是同款,SSD的布局也是一样的,只是闪存换了,不过一样是闪迪BiCS层堆叠3DTLC,同只有一颗1TB的。

英睿达P21TB 连续读取速度MB/s, 连续写入是1MB/s,4K随机 读写IOPS分别为00/,用的是动态SLC缓存算法, 容量是GB,没有给出最小容量是多少,SSD是单面设计,主控是群联E13T,没有DRAM缓存,我们手头上这块用的是美光96层堆叠3DQLC闪存,用了四颗,单颗容量GB。

金士顿NV11TB 连续读取速度MB/s, 连续写入是MB/s,随机性能并没有给出,我们手头上这款用的是慧荣SMXT主控,同样用了动态SLC缓存算法, 容量是GB,闪存是金士顿自封的,用的是单面4颗设计,用软件查出来是英特尔的第二代3DNAND,64层堆叠3DQLC,单颗容量GB。

测试平台与说明

其实我们研究过,Intel平台与AMD平台即使是使用直连CPU的通道,他们在SSD的性能上是有区别的,不过主要是PCI-E4.0的SSD上,这次测试的全部都是PCI-E3.0x4的所以区别不是很明显,经过一番考量后我们选用了Intel的Z平台来做这次测试,受测盘会安装在直连CPU的M.2接口上。

除了上述六款SSD之外,还会加入一款SATASSD给大家对比,因为1TB的SATA盘的售价其实和这些主力级NVMe硬盘差不多的,放进去给大家参考一下。

这次的测试考量到这些SSD的定位,所以重载内容基本不怎么考虑了,就只留一个TxBENCH全盘写入,重点考察SSD在低队列深度时的读写性能,以及混合读写性能。因为日常90%应用都在队列深度1-3的范围内的,基本不会超过4,SSD在高队列深度下的性能其实和大多数用户关系不大,但这通常是SSD厂家标出来的数据。

另外日常应用纯读取或纯写入的操作虽然有不少,但主要应用的负载都是混合读写的,基本都是集中在60%/40%读/写到80%/20%读/写这个区间内,70/30的混合读写是最多的,所以我们会把CrystalDiskMark的混合读写测试打开

当然最能反馈SSD实际性能的还是得看真实的轨迹回放测试,PCMark的磁盘测试就是实际应用时的磁盘读写轨迹,都是一些常用的应用负载,最能反映SSD实际使用时的性能,也是本次横评的考察重点。

CrystalDiskMark

单纯看QD1的连续读写性能的话,英特尔p的表现是 的,它QD1的连续读写速度分别为/MB/s,速度远高于其他几款产品。不过在70/30的混合读写测试里面它排在中间, 的是西数SN,甚至比闪迪 高速还快。QD8的连续读写测试大家的速度都都涨了,与QD1的排序变化不大。

随机读写测试我们可以直接看到SSD的延迟,其实除了速度外SSD的延迟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关乎到SSD的响应速度,速度再快延迟大也是白搭。我们可以看到英特尔p的随机读取延迟相当低,只有45us,其他参测的NVMe都在65到75us之间,至于SATA6GbpsAHCI的SSD延迟达到了us,当初PCI-ESSD要走NVMe协议当中一个重点就是要降低延迟,大家现在应该明白两者之间差距有多大了。

随机写入延迟方面,NVMeSSD之间差距其实不是很明显,都在12到16us之间,走SATA口与AHCI规范的SC延迟是36us,明显比M.2NVMeSSD大很多。

混合读写的表现就参差不齐了,英特尔p的表现是 的,其次是英睿达P2、铠侠RC10、西数SN,闪迪 高速的混合读写延迟不知道为什么差不多和SATA盘一个级别,金士顿NV1更是超过了SATA盘,这就很神奇。

PCMark7磁盘测试

为了让大家更为直观的看出各个SSD之间的差距,我们只放出这个测试的原始得分,对日常应用有优化的英特尔p依然是 的,其次是三个用TLC的SSD,英睿达P2和金士顿NV1这两个用QLC的性能比那三个TLC的差一截,但别忘了英特尔p用的也是QLC闪存。

PCMark8磁盘测试

PCMark8测试也只会放出传输速率,英特尔p还是有很大的速度优势,平均传输速度有MB/s,其次是闪迪RC10与闪迪 高速,两者的速度都超过MB/s,西数绿盘SN只有MB/s,与另外两个TLCSSD有一定差距,英睿达P2与金士顿NV1依然和TLCSSD有一定差距,但比SATA盘还是要快很多。

PCMark10磁盘测试

PCMark10的存储测试除了会给出各个SSD的传输率之外还会给出平均延迟,传输率方面英特尔p还是最强的,接下来是三个TLCSSD,三者差别很小,另外两个QLCSSD方面,金士顿NV1的速度是要比英睿达P2快的。延迟方面,英特尔p只有61us,相应速度极快,三个TLCSSD延迟表现差不多,基本上都是90us左右,金士顿NV1延迟是us,英睿达P2更是达到了us,当然SATA盘的延迟还是 的。

其实从各个PCMark与CDM的测试就能看出,英特尔p在日常应用负载时的是比其他几款主流SSD是有不少优势的,速度快延迟低,当然大家应该都清楚QLCSSD的劣势是在SLC缓存耗尽之后。

TxBENCH全盘写入测试

该测试是在受测盘在无分区的情况下进行的全盘连续写入测试,会填充整个盘的可用空间,而从这条写入速度曲线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信息。

全盘的总可用空间,英特尔p和致钛SCActive的是最多的,有.8GB,然后铠侠RC10、闪迪 高速、英睿达P2、金士顿NV1这几个容量都在GB附近,没太大差别,而西数绿盘SN它本来标的就是GB,所以它的实际可用空间也是最小的,只有.1GB。

各个SSD的SLC缓存设置也是挺有特色的,QLCSSD基本上都采用大容量动态SLC缓存的算法,金士顿NV1和英睿达P2还是很明显的全盘SLC缓存方案,SLC缓存容量都超过GB,但两者在缓存用光后的策略是不一样的,英睿达P2缓存用光后写入速度是很稳定的低的,但金士顿NV1明显在很努力的清理缓存所以写入速度会有不时升高。英特尔p的缓存容量没他们两个这么夸张,但GB也不少,无缓存时的写入速度比另外两只QLCSSD更高。

至于那三只TLCSSD,他们所配的SLC缓存容量都不算大,而且有缓存时的写入速度也不如英特尔p,不过缓存耗尽后TLC的原始写入速度比QLC快多了。有意思的是,西数绿盘SN在有缓存时的写入速度是要比闪迪 高速更快的,但缓存耗尽后写入速度要慢非常多,这也是西数绿盘与蓝盘 的差别,而且从这个写入速度就可以判断,SN用的闪存不可能是QLC。

还有一组比较有趣的数字就是各盘在写入的各个阶段的耗时,由于各个盘的可用空间不同,所以全盘写入耗时只是给大家一个参考,实际意义不大,也没有人会一次性把整个SSD写满。

写入10GB的时候,大家的SLC缓存都还在,所以写入速度都很快,从比例上来看最快与最慢的M.2盘差距有74%,但实际上时间差距还不到3秒,SATA盘和M.2盘的差距极大。

写入50GB与GB时TLCSSD的SLC缓存都用尽了,所以这个阶段他们的耗时比QLCSSD还要长,另外致钛SCActive配的也是大容量SLC缓存,所以写入GB数据时它的速度甚至比西数绿盘SN更快。

写入GB时大家的SLC缓存都用完了,所以QLCSSD的弊端也显露出来,极其低下的QLC原始写入速度使其在缓存用光后的写入速度极慢,TLCSSD里面最慢的西数绿盘写入GB数据耗时是22分17秒,致钛SCActive这只SATA盘则是23分40秒,而QLC盘里面 的英特尔p要32分18秒,金士顿NV1的时间达到了54分08秒,英睿达P2更是超过了1小时。

当然了日常使用时没多少有一次性向SSD写入这么多数据的机会,不过QLCSSD在 次上机转移数据时可能会让人抓狂,而且他们都是使用动态SLC缓存算法,缓存容量会随着可用空间减少而减少,追求大量数据稳定写入性能的话QLCSSD不是一个好选择,但QLCSSD也没打算给你这么用就是了。

总结

在说总结之前大家先来看看这次参测的六款SSD的售价,因为主流级的产品售价是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以下产品价格均采自7月28日的京东报价。

从整体性能上来看的话,英特尔p是最强的,从CDM和各个PCMark的测试结果就能看得出来,它的速度比其他主流级SSD都快,延迟也低,再加上日常应用大多数都是些轻量写入的负载,它的实际使用体验其实是旗舰PCI-E3.0M.2的水准,至于其它的缓存用光后写入速度过慢的缺点,你可以想想你有多少机会一次性写入超过GB的数据?

英特尔p凭借其极其 的性能表现,授予超能网编辑推荐奖金奖

当然如果你觉得用能买TLCSSD的钱买QLCSSD不爽的话你可以去考虑闪迪 高速或者西数蓝盘SN,它们性能上没英特尔p那么强,但胜在缓存用光后写入速度相当快,可能比某些速度达到0MB/s的PCI-E3.0M.2还要快,所以它们的SLC缓存容量过少也说不上是什么缺点。铠侠EXCERIARC10性能相对来说没它们那么好,不过也差不到哪去,缺货时可以充当备选产品。

闪迪 高速表现出 的综合性能,授予超能网编辑推荐奖银奖

西数绿盘SN、英睿达P2和金士顿NV1的售价比上面三款低元,要从这三款里面选的话我肯定是选西数绿盘SN,虽然他的质保写入量真的很低,但这毕竟用的是TLC闪存,实际耐久度不会这么低的,标这么低完全是西数想拉开它和蓝盘的差距,而且它的性能比另外两款要好得多,没有不选它的理由。

说一下SATA盘,实际上现在1TB的SATA盘售价和现在主流级M.2NVMe盘售价是差不多的,如果你的主板上还有M.2接口或者有空余的PCI-E接口的话,建议优先选择M.2NVMeSSD,毕竟性能差距摆在那里,但SATASSD还有它的存在价值,毕竟M.2口的数量是有限的,SATA口有许多,而且没有M.2口的旧电脑升级也只要SATASSD这一个选择,所以SATASSD还会在这个市场上存在很久。

超能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selonga.com/fgjj/10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