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图像 http://pf.39.net/bdfyy/bdfzj/180809/6450486.html巧妙设计问题构建灵动课堂文/李桂香初中阶段是打好学习语文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手段中的重要一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把握重难点。而新颖的提问角度,灵活的提问形式,会让学生冒出很多新奇的想法,闪现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巧妙的设计问题,抓住适当的时机发问,常常可以像春风一样“吹皱一池春水”,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一、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性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做到有效提问,不问没有目的的问题。在提问过程中要围绕在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点附近展开提问。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目标,使每次提问都不会偏离教学的重难点。例如,《皇帝的新装》一课我设计的重点问题是:文中每个人物的特点是什么?然后让学生们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就会逐渐感受到皇帝的昏庸虚荣,大臣的愚蠢奉承,骗子的狡诈贪婪,孩子的天真无畏,老百姓的懦弱虚伪。学生们就会通过总结出的答案,很容易地理解了本课的主旨。二、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在阅读教学中要善问,要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设计一些引发思考、讨论、探究的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问题,也就是以主问题为主线,贯穿于阅读教学中。用主问题来制约课堂上无序的、零碎的,频繁的问答,从而有效的克服语文阅读教学中肢解课文,零打碎敲的弊端,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活动的主体。如:在教学《变色龙》一课时,设计一个让学生找到本篇课文的关键字的主问题。学生通过找到关键字“变”把握了这部小说的整体脉络。接着教师将这一问题划分为几个小问题。文中的警官奥楚蔑夫“变’了几次?狗的主人变了几次?奥楚蔑洛夫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一个“变”字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主动,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活跃性。三、问题设计要有创新性。在文本的阅读中,同一篇文章在不同读者的情感中获得的体验是不一样的,会产生多元效果。文本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分析理解的过程。对文本进行阅读感知产生多元化的理解,正是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一条捷径。所以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不能循规蹈矩,要有一定的创新性。比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都是这样把握主旨的:人生遇到困难必须勇敢面对,战胜困难就必须以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策略。可是结合课文,我们应该还可以挖掘出另外一些内容,值得讨论和探究。此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问题:文中的“我”假如没有家人的帮助能成功脱险吗?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受到人生路上还需要有亲人、朋友等人的鼓舞和帮助,从而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四、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古典白话小说的教学和现代文比起来应该是有一定的难度。在这种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像讲故事一样描述课文,并穿插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小故事,利用故事的悬念和趣味性来吸引学生,并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例如在《三顾茅庐》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知道哪些关于诸葛亮的小故事呢?学生通过影视剧和一些课外读物大致了解了诸葛亮是一个奇才,更是一个忠臣,学生们也乐于讲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正所谓“兴趣是 的老师”,对人物感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学习,并由此产生了对课外阅读探究的兴趣,这样的效果才是事半功倍的。五、问题设计要切合实际学生虽然还没有完全走入社会,但也有一定的社会经验,课堂问题设计切合实际,会让学生产生自我体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课堂充满生气和灵动。在教学《敬业与乐业》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能够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看法的语句上进行圈点勾画,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在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性的语句,你最认同的是哪一句?谈谈自己的理解。这时学生就会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心中想说的话。学生往往就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看法。如:所有的职业都是有意义的,但也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并适合自己的职业,不喜欢,不合适做起来就没有快乐。这样的问题设计是建立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与学生自主感悟相一致,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熏陶。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再多的东西, 步都是从问开始的。没有问就没有发现。”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该以开启学生的思维为目的巧妙设计。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充满灵动的语文课堂,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简介:
李桂香,女,50岁。巴彦县兴林一中语文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教坛耕耘27载,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语文教学上,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多次出色完成县级示范课、精品课任务。
END供稿:李桂香编辑:王玉妹审核:赵馨丹本栏目负责人:杨海清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