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里那些提拔得快活得通透的人,都有哪

01

健忘症——钝感十足,不玻璃心

在体制内混,难免会遇到被打压被欺负等等不公平待遇,每个人都一样,除了背景逆天的,就没人不受委屈。

但你看那些在体制内心态好、活得豁达的人,他们就根本不会在意别人的负面评价,更不会因为被否定就失魂落魄,管你怎么说,人家开心着呢。

想要活得舒服,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非常重要,不要因为别人对你的负面评价就耿耿于怀,跟自己过不去。

不论是领导的批评也好,同事的指责也好,有些只是随口说说,有些则根本不是你的错。

只要你没做错事、没侵犯他人利益,他不喜欢就不喜欢呗,你还不喜欢他呢。

我们单位以前有一位主要领导,脾气非常劲爆,一旦对工作不满,大庭广众之下就能立马破口大骂。

单位几乎每一位处长都被他骂过,一些女同志还被他骂哭过。

但他这人有个特点,就是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骂过就算,从不记仇。

那些被他骂过的人,很快分为两类:

第一类,爱面子加玻璃心,对于自己在公众面前丢脸、被领导破口大骂的“污点”不能介怀,从此开始恨他、怕他、远离他。

第二类,则是健忘症加厚脸皮,知道领导的习性就是这样,并不是刻意针对自己,被骂后能够迅速调整,继续正常工作。

几年下来,这两类人群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因畏惧和厌恶而远离的,很快遭到主要领导嫌弃,连正眼都不会瞧一眼。

而那些不怕被骂的、敢于接近主要领导的,更能活跃在舞台中心,从而得到更多机遇。

02

多面人——他是谁,取决于在他面前的是谁

见风使舵、八面玲珑,这些词听上去似乎带了些贬义,总让人觉得像戴了层面具,不真诚,太油滑。

然而在体制内,当一个“多面人”并不是一件坏事。只要不是为了谋取不当利益,只是单纯为了适应环境,没毛病。

要学会做一条变色龙,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迅速调整自己,这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是必备的生存本领。

我的直接领导——读者朋友们熟悉的办公室主任老孙,就是一个“变脸王”。

他前后一共服务过三届党组班子,每一次领导班子调整后,虽然他老孙还是老孙,却总会在细微末节之处体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

比如第一位领导特别重视图片留痕和宣传,老孙特意采购了单反相机,每次开会或活动,都安排专人照相,照片拍到领导满意为止。

第二位领导则无所谓以上留痕工作,相比之下更重视笔头的材料水平。

于是在第二位走马上任后,相机被塞进柜子里吃灰,取而代之的则是录音笔。

他还特意培养了一位军转干部当大笔杆子,专职写一把手的发言和总结讲话。

在第三位领导上台后,老孙很快发现他是理工科出身,思路敏捷讲究高效率,喜欢开短会,讨厌浪费时间磨磨唧唧。

于是在每次办公例会前,老孙都会再三叮嘱每一位会议发言人压缩发言时间,最长不得超过5分钟,只说重点不说废话。

性格上老孙也“多变”:领导喜欢安静,他就话少,保持沉默;领导喜欢听笑话,他就搜罗各种段子,没事就逗乐。

老孙就是这样一个人,永远都在变。服务的领导喜欢什么,他就变成什么。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多年屹立于办公室的惊涛骇浪中不倒,深得信任的他,鲜少被办公室政治所波及。

03

老司机——把握自身节奏,屏蔽外界噪音

很多年轻人,因为太急于把工作做好、太在乎外界对自己的看法,一到危机关头就方寸大乱,内心那叫一个慌。

其实越慌,越容易出错和低效率,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看看体制内的高手,他们从来都是稳稳把握自己的节奏,不会因为外界的催促而乱了阵脚。

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具有强大的情绪定力、清晰的思维能力,还要有充分的自信。

我就有幸见识过这样一位高手。

那一年,我被抽调到某大型活动专班。第二天全省就要有上千名嘉宾来参加活动,我作为联络员之一,要安排一大群人的吃住行。

嘉宾到达前晚深夜,包括我在内的几十位联络员,就已经拿到了自己嘉宾在酒店的房号排列表。

然而大家很快发现,后勤组犯了个低级错误。大家手上的嘉宾房号表居然有大量重复,全部乱七八糟!

几十位联络员全部涌向组委会后勤组,纷纷要求重新核对名字和房卡。

眼看情况非常危急,有人出言不逊,有人拍桌怒吼,场面非常混乱。

后勤组的组长,是一位30多岁的小姐姐,有着这个年纪少有的老成和淡定。眼看被这么多人围攻,其中不乏领导的指责谩骂,她却很冷静地告诉大家:

“实在抱歉,大家先不要吵,容我一个组一个组地核对信息,我叫到名字的组过来核对信息,其他人稍安勿躁。”

然后她就完全浸入自己的工作节奏,除了跟叫到名字的联络员说话,其余骂人的、抱怨的、催促的噪音,一律不理会。

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重新核对中,她的动作有条不紊,注意力非常专注。

在她的冷静处置下,20多个组的房号信息很快核对完毕,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试想,如果她面对大家的一致攻击而变得情绪崩溃、不知所措,形势一定会更严峻,大家的愤怒也会更加猛烈。

越是危急关头,越是考验心理素质之时。

要向高手学习,屏蔽外界噪音,按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地进行。

你越不怕问题,越能解决问题。

04

淡如水——跟所有同事保持君子之交

单位里,有两种极端之人:

极端之一,花太多时间精力在“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上,经常请吃饭、跑关系,生怕自己融入不了集体,民义测评拿不到高分。

极端之二,只是埋头干工作,从来不屑于拉关系,认为只要自己有能力,就一定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同事的认可。

以上两种做法,都不是高手所为。

因为高手们深深知道,能力和素养乃立足之根本,跟普通同事的人际关系虽需要,但并不值得用过多的时间精力去经营。

他们同样也懂得,人际这种事,如果好,上限作用不大——关系再铁的人也很少舍命来帮你。

可一旦人际差,下限却无止境——会有无数人给你下套,见不得你好。

他们总是对待同事友好微笑点头,从不轻易红脸树敌,让所有人都对自己有着中等以上的评价。

与此同时,跟大家都保持淡淡的疏离关系,从不讲太多自己的私事,也不暴露真实想法。让人很难对他了解透、抓到他的把柄。

分寸感拿捏得极好,让人亲近不起来,但又确实没什么招人讨厌的点。

每当投票环节,当大家看到他的名字,想起来的只有他标志性的友好微笑、走廊偶遇时的亲切问好,有什么理由不投给他呢?

以上风格,能保持一天、一年则已;能保持整个职业生涯者,看似平庸,实则聪明至极。

(原创心血文章,请尊重原作者,欢迎善意转载,一旦抄袭必究)

================

我是叶子君,体制内十余年摸爬滚打,踏踏实实说职场经验,老老实实教你避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ianselonga.com/fgjn/12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