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哈尔滨哪家好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088710.html
一
周五语文课,学习《变色龙》。
走进教室,我问班上女生,谁有指甲油。师同学举手示意她有。班上几个男生吃惊地问我,老师你还染指甲?
白了他们一眼,刚才社区义务劳动,一不小心皮衣被枣刺划了一道,想用指甲油补补,所以——老师今天心情很不美丽!
坐在后排的“调皮鬼”康同学,做个鬼脸,竟然唱起了“今天是个好日子!今天是个好日子!”
这孩子!
“拉仇恨!是不是?”
康同学又一个鬼脸,笑着唱道“今天不是个好日子!今天不是个好日子……”
康同学这一“变”,瞬间,我抓了一个“教学机智”——
“康同学变得真快呀!那么在《变色龙》这篇小说中,人物是怎样‘变’呢?为什么而‘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利用学情,不动声色,顺势把学生的嬉闹变成教学资源,调节了课堂气氛,又轻松引入教学内容。虽然摒弃了预设导入,但课下想想,却比预设“精彩”得多!
二
《变色龙》的主问题是抓住“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展开。
在讨论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个“傻瓜”时,学生说奥楚蔑洛夫欺上媚下,见到将军家的厨师,媚态百出,一幅哈巴狗嘴脸。
我问,契诃夫是怎么描写他的媚态呢?
学生读——
“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顺势追问——
“这句话改成‘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可以吗?”
学生摇摇头。
“去掉‘整个’描写平淡,不能把奥楚蔑洛夫的媚态淋漓尽致表现出来。”
“‘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是一种夸张的手法,讽刺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之态跃然纸上。”
继续追问——
“大家设想一下,假如奥楚蔑洛夫见到将军,会是怎么的媚态呢?请大家仿照这句话,用夸张手法讽刺一下这个‘傻瓜’。”
“奥楚蔑洛夫浑身颤抖,就连衣服也抖出了含笑的温情。”
“奥楚蔑洛夫整个脸上大笑的热情仿佛定格了一般。”
“奥楚蔑洛夫每一寸皮肤都绽放着含笑的温情。”
“奥楚蔑洛夫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洋溢着脉脉的温情。”
抓住一句话,从语言比较到语言实践训练,融人物性格分析于语言训练中,课堂有了趣味。不过这个语言训练,却不在教学预设中,是瞬间的教学机智。课后反思,深感欣慰。当然,也有遗憾,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是欺下媚上,既然有了媚上,那么欺下又是怎样的神态呢?让学生补写他恐吓赫留金时的神态,那么这样的处理是不是更加细腻呢?课堂教学不是更加饱满吗?少了一个追问,甚憾!看来教学,还要细细研磨,磨出课文的精彩,课堂的精彩!不由想到肖培东老师的一句话,语文教学从文本出发,从学生出发。不过,读透了,才能出发;读不透,即使出发了,也很难到达语文教学的彼岸。
文中配图:兴兴
王兴伟,80后一枚,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任职于洛阳市第四十四中学。忆过去,有数荣誉,虚名耳,皆成往事;看踪迹,五十余文发表,不成体系,自得其乐。望今朝,读好书、教好课、写好文、育好儿,实乃人生趣事也。
星星微语
专注语文教育
分享爱与快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